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學者論衡/大灣區機場合作增強區域競爭力\陳文鴻

時間:2020-10-30 04:23:59來源:大公報

  圖:藉國泰事件之機會,特區政府應推動香港機場與深穗機場的全面合作,爭取雙贏

  新冠疫情帶來的各國的封城鎖國,對國際航空業絕對是重大打擊。特別是那些腹地淺窄的機場,打擊尤重。故此,香港航空業的受創沉重,是意料中事。香港主要航空公司—國泰航空要大幅重組和裁員,是勢所必然。可是香港航空業的問題並不單因疫情。

  一是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容易連接增長迅速的內地市場。「一國兩制」賦予香港高度自治,卻不應與內地畫地為牢分割。國泰航空一直不熱衷發展內地市場,收購以內地市場為主的港龍也沒改變整體策略,包括港龍在內的內地業務增長緩慢,與鄰近的廣州、深圳的發展差別巨大。

  二是國泰側重英美市場為主,旁及加拿大、澳洲、歐洲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可是這些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航空市場競爭劇烈,當地大型航空公司都受到廉價航空公司的衝擊而沒落。國泰憑藉內地旅客的增長,表現勝於歐美澳同業,卻越來越受廉航和波斯灣國家航空公司的競爭壓力,業務難以拓展。

  打破國泰壟斷是第一步

  航空因技術提升,續航力加強,地區壟斷優勢被衝破。如香港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便備受日本東京、韓國仁川,以及內地北京、上海、廣州等機場的競爭;東南亞亦面對各國推動本國區域樞紐政策的衝擊,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吉隆坡、印尼雅加達、泰國曼谷機場的分流競爭。再加上廉航的威脅,國泰的業務缺乏擴展餘地。或許正因海外業務拓展無力,管理層要追求利潤,竟捨本逐末,重資原油對沖,反帶來近年數百億元的財務損失。

  國泰航空的母公司是英資太古集團,早年國航入股國泰卻沒法介入公司的管理。結果在疫情發生之前,國泰已積重難返,財務和運作出現問題。疫情的衝擊,便幾乎使之陷於絕境。

  特區政府注資拯救,國泰大規模裁員瘦身,這或許可暫時渡過難關,但國泰的經營和管理策略不變的話,它大有可能如另一英資企業滙豐銀行那樣走上衰敗之路。或許這正引證回歸後香港與世界俱變,港英時期的英資財團正被時代淘汰。不過,國泰作為本港主要航空公司,它沒落勢帶來極大的連鎖惡性影響,也會大大削弱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香港要不被國泰連累,一起下沉,便要特區政府改變對國泰的放任遷就。

  一是打破國泰的壟斷。一方面,特區政府與國航一起介入國泰的經營和管理策略,改變其迴避內地市場、拒絕開拓新航線的保守策略。國泰不應視作太古集團子公司,應借政府注資貸款促使其獨立自主,成為一家香港公眾利益為上的公司。將之與維持和發展香港航空樞紐的工作連成一體。若未能改變國泰的管理,政府要市場開放,引入外地航空公司以抑制國泰的壟斷局面。

  制定長遠發展規劃

  二是香港要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切實合作。香港過往甚少與廣州、深圳等珠三角機場合作,也不作切實的發展規劃與投資,若情況持續,香港的航空業將和航運業一樣很快被鄰近的機場超越。2018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全球排名第8,落後於排名第2的首都國際機場,但稍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2018年香港機場客運吞吐量為7468萬人次,廣州為6979萬人次,但增長率倍於香港。在第三跑道的助力下,相信很快趕上香港,廣州加深圳的客運吞吐量合共逾1.19億人次,遠超香港。

  貨運方面,香港還佔優,但廣州、深圳擴大建設,海空、空鐵聯運,遠勝香港機場依靠公路,且貨源集中珠三角、廣深的空運,無論客貨都急速國際化,成本低於香港。廣州若進一步開放第六航權,以廣州為基地的南方航空將有利於把廣州發展亞太地區的複合樞紐。

  香港繼航運敗於深圳,空運也會敗於廣州,香港怎樣維持國際航空中心的地位,和相關行業的就業和收入呢?也何從貢獻大灣區與國家?

  藉國泰事件之機會,特區政府應推動香港機場與深穗機場的全面合作,爭取雙贏,不要讓國泰為企業局部利益而傷害香港整體長遠利益。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