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荒唐「黃圈」裏的荒唐事/走 兔

時間:2020-05-09 04:24:00來源:大公報

  時下「黃圈」很熱。用維基百科查一下「黃色經濟圈」,詞條下方就是一句鄭重其事的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色情產業」。忍俊不禁之餘,不由想起許狄更斯的名言:「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不會認真對待那些荒謬絕倫的事。」可是,就是這麼一個連名字本身都荒誕到不得不先行闢謠的東西,偏偏吸引了一群人沉浸其中。

  「黃圈」裏最底層的是勤勤懇懇的顧客和店家,他們大抵是不容易的。店家要面對政治獻金、「黃絲」折扣等額外成本,顧客要為「只買黃的不買對的」而大排長隊,經濟行為無效率的代價饒是不小。他們相信,這樣可以打擊所謂「極權」和「黑警」,都不明白「黃店」也要給政府納稅,顧客消費還是會間接進入警隊撥款;他們還相信,這樣可以製造「閉環」自絕於內地,都不知道「黃店」裏賣的大多是「中國製造」,即便標榜不售「中國製造」的也得給內地留個東江水錢。

  圈子中間是為「黃圈」找尋理據的讀書人,他們更不容易。有「和你吹」派,努力描繪「黃圈」織鏈成網的光明前景,然而金融、航運、貿易等香港優勢產業天生就離不開公權力和政策支持,「黃圈」反建制的屬性注定了要在產業鏈上移時面對天花板;而若總在飲食零售層面徘徊,「黃圈」經濟不像「特區經濟」,更像「郊區經濟」。還有「和你扯」派,力圖把「黃圈」和正常經濟現像扯在一起以求洗白,把「黃店」和「黃絲」的關係與清真商店和回教徒的關係等同起來,說此乃「身份經濟學」。

  似乎沒明白回教徒只能在清真商店獲得合用的東西,而「黃絲」都可以毫無節制到「黃店」之外購買自己需要的產品。他們似乎也不懂得宗教、性別、年齡都是市場營銷中的人口細分要素,唯政治不是,歷史上以政治細分消費人群的,只有1933年德國納粹號召民眾只去日耳曼人而非猶太人店舖這一孤例。蓋因政治上腦,讀書人的多年所學在「黃圈」問題上被生生辱沒,至於那些為了利益而揣着明白裝糊塗的,就更讓人感嘆知識分子的艱難和辛酸。

  「黃圈」可令香港再「榮光」?

  圈子上層是那些為「黃圈」「帶節奏」的名人,他們最不容易。不管是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還是社運學運領袖,他們招數一致,那就是屢試不爽的「和你賴」。「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再不合理的東西只要用自己的影響力往特區政府身上一賴就好。「黑暴」的時候他們說「不應關注暴力本身,而應思考引發暴力的管治問題」;現在又說,「黃圈」是表徵不是源頭,而「社會撕裂是政府的責任」。或許全世界的罪犯都可以學學他們的詭辯邏輯,說不定就能像說服「黃絲」那樣說服法官。其實,這群人才是「黃圈」的核心,早因倡導「黃圈」而在政治經濟上賺得盤滿缽滿。只是他們大多曾是「和理非」,決定與黑衣人一起築圈想必經歷了一個痛苦掙扎過程。

  說到這裏,真正因「黃圈」而變得不容易的,終歸是香港這座城和廣大圈外之人。香港是自由港,本意味着海通內外、全球選粹所帶來的物質極大豐富,意味着法治完善、預期穩定的優良營商環境,意味着容天下來客、做四海生意的開放風氣。這不僅是香港在全世界的名片,也給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帶來了極大蔭蔽。然而「黃圈」一出,市民連衣食住行都得選邊站隊,消費選擇的自由被極大克減;合法經營者免於恐懼的自由被極大損害;推崇「閉關鎖港」、搞針對內地客歧視的做法,更是敗壞了香港的對外形象。

  可見,「黃色經濟圈」實在是最不「香港」的東西,非但對推動回歸後港人獲得的政治權利毫無助益,連殖民地時期香港原有的家底都傷害無遺。在未來的未來,當有老者和孫子說起「要不是你爸爸那一代非有人搞什麼『黃色經濟圈』,或許你也能看到爺爺那時香港繁榮開放自由的景象」,估計世代之間得抱頭痛哭一場。可惜,再多的眼淚,都已挽回不了舊日的好時光。

  末了,聽說去年「修例風波」加上今年數月疫情,香港經濟已然受傷不輕。走在陰雨綿綿的街頭,看到昔日的繁華熱鬧變得冷冷清清,讓人深感一心一意復經濟、保民生才是當務之急,很難相信政治掛帥的「黃圈」能令這座城市再度「榮光」。我不介意去一家店主政治立場與我不同的店消費,但希望它不要因為我說普通話就拒絕我,不要去花錢支持暴力,不要被人綁上政治戰車,不要相信什麼以商養政的鬼話,否則荒唐圈的荒唐事不停,留給香港的恐怕只有百年前小漁村的一地雞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