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香港為何產生不了「韓流」?/陳文鴻

時間:2019-04-15 03:17:52來源:大公報

  台灣高雄市長韓國瑜早前來港交流,特首林鄭月娥會見他,表現了香港親善的一面,不像過往特區政府對台灣來客有所迴避。不過韓國瑜此行並沒有掀起香港政治變化,反對派對是次兩地交流視之不見,反而猛烈批評韓國瑜與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會面。議員們、政客們亦少有討論「韓流襲港」的現實意義;與台灣方面,韓國瑜到港澳大陸交流造成的哄動大相逕庭。究竟是香港社會對「韓流」不聞不問?抑或是香港政治已經冷感至無法再可激動?

  「韓流」的政治意義,一是民粹主義,但他的民粹主義不是特朗普等歐美極右派在政治上找代罪羔羊。他鼓動民眾,民眾熱烈反應,卻是因切中時弊,不是政治欺騙。二是他要拚經濟,不搞政治改革。拚經濟是面向民間大眾,賣高雄千家萬戶賴以維生的農漁產品。不是替大企業或外商做事,不是把土地給大企業,便以為可把經濟搞好,忘卻了大企業的利潤掛帥,對本地多是挪走資源而少有真正長期並惠及大多數人的投資。社會大眾的民生問題不應政治分界,應不分藍綠。要先把大眾的生計解決,民生問題改善,再讓人民在政治上選擇。

  不過,韓國瑜的政治現實主義是「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關鍵,兩岸關係是高雄乃至台灣對外經濟的命脈。當前便是把高雄的農漁產品賣往大陸,也廣招大陸旅客,這便立馬地把高雄疲憊的經濟即時振興。振興是刺激民心,提升信心。這樣的民粹主義是發動民眾,一起打拚,政府帶頭,領導先行。

  相對而言,香港現時經濟因內地因素而不太壞,政府且坐擁巨額盈餘。只要政府願意投資,便可改善競爭力和經濟信心。在外有中央政府支持,大灣區發展規劃更提供一個區域發展、相互合作的平台和機會。香港的問題與高雄大不相同,是有眾多機遇而不懂或不願去利用。

  沙中線的工程醜聞突顯了香港公共工程投資體制長期積累的問題——人謀不臧、體制失效,特區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不單遠水救不了近火,且更令社會擔心體制、人事不改,「明日大嶼」會否出現沙中線同樣的問題。

  更關鍵的是特區政府諮詢社會民意機制還是傳統的一套,盡是公關伎倆,也限制在政府友善的精英圈中,社會大眾沒法參與,也因而難有信心。

  韓國瑜可以掀起「韓流」,因為他置於死地而後生,從毫無機會當選,沒有人脈樁腳,卻還抓住民心,關鍵是他是從體制以外,擺脫精英。特區政府某些人,抑或是立法會議員,都是以精英自許,對現有體制有深厚的既得利益關係。「港獨」組織被取締、「港獨」「自決」議員被DQ、非法「佔中」發起人被裁定罪成後,反對派不敢輕易妄舉,怕的是失去議席。民生問題、經濟問題各方都談,可卻還是依現有體制、制度、程序來討論。也沒有人真的把心放進,願意為民眾的利益打拚。

  香港不是沒有危機,長者貧窮、公營醫療、基層居民住房等問題,其中包含多少血淚。但政府、政客卻沒有多少人願為這些弱勢社群打拚。只是不痛不癢的把公帑慢條斯理地分配便算,媒體、青年學生、工運和社運人士也同樣地把問題和民眾切身痛苦忽視。只有政治運動,沒有社會和民生運動從下而起。香港便沒有「韓流」般的民粹主義,社會只有精英便沒有良心。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