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要增強大灣區基礎研究及AI研究能力/黃錦輝

時間:2019-03-15 03:18:09來源:大公報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月出台,《綱要》特別提及國家銳意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這目標頓時成為大灣區內城市官、產、學、研發展的聚焦點。

  為期十天的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一如預期,大灣區建設成為港澳政協委員的討論焦點,大會更設立了一場以大灣區建設為主題的小組討論,其間委員踴躍發言。據了解,不少港澳委員的提案都與大灣區建設息息相關。

  今年政協會議舉行了四次全體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委員在會上發言,內容涵蓋經濟、文化、社會等不同領域,演講內容既廣且深。科技發展屬於經濟建設的範疇,這範疇發言的委員包括天津市科協主席饒子和、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他們分享各自對科技研發及人工智能的看法。

  筆者認為兩位專家的意見對大灣區建設甚有參考價值。饒子和指出,2019年中國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應達2.5%,當中基礎研究經費佔比,去年只有5.6%,這比例遠低於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的15%至20%,例如美國約為18%。有見及此,他建議國家可結合國情,今年將佔比提高至10%。

  筆者同樣認為落實這建議的需要迫在眉睫。在近年急速膨脹的網絡市場之下,大小科技企業面臨的經濟壓力日益嚴重,為此它們無不求「財」及「才」若渴。可是,為達到先發制人之目的,爭先搶佔網絡市場,它們往往變得揠苗助長,把資源過分投放在應用研發及產品開發上,而完全忽略基礎研究的重要性。這做法對企業本身以至大灣區的長遠發展百害而無一利。大家試想想若然逾半世紀前沒有已故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致力研究光纖的話,恐怕就沒有今天的互聯網,更沒有環球如此蓬勃的網絡市場了。因此,饒委員的建議實在急不容緩,國家、企業及院校必須加強基礎研究的力量。

  再者,基礎研究是創新科技產業的源頭,筆者進一步建議,中央政府針對大灣區在有關方面的投資比例大力闊斧地增至20%,與其他發達國家看齊。與此同時,中央也應該加大區內整體研究經費,初步以深圳的投資額為標準,把目標定為4.2%。這比例實際上頗大,超越世界平均水平之3%,以確保大灣區的創科競爭力走在全球尖端。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本港總研發開支增只佔GDP 0.8%,儘管特區政府承諾未來加倍增至1.5%,但科研投資與廣州(2.8%)及深圳(4.1%)相比仍然明顯偏低。因此,把大灣區的研發經費佔比提高,將會直接加大香港的科研機會。

  另外,香港可受惠於這安排的前設條件是內地研究基金開放,給予香港科學家自由申請,並且獲批款項可以撥到香港使用。這安排無疑反映出中央去年放寬「資金過河」的決定極具前瞻性,前後腳配合大灣區科研發展。

  而李彥宏在發言中提出人工智能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大灣區應馬上行動,大規模發展人工智能項目。就此,大灣區必須做好基礎建設,透過產學研各方協同,促進區內人工智能新經濟發展。香港去年成立的「香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匯聚本港人工智能學者、專家、投資者及企業家。

  筆者建議在區內成立類似的「大灣區AI學會」,建立國際人工智能專家網絡,鼓勵區內人工智能業者、學者多交流與互動,促進大灣區的國際創科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大灣區必須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法律及倫理研究,這將有助區內建設健康的創科經濟生態圈。

  筆者認為,香港憑藉自身的軟實力包括國際觀、法治文化、教育等優勢必然能夠為大灣區人工智能發展作出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