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沙中線醜聞的危與機\陳文鴻

時間:2019-02-14 03:17:54來源:大公報

  港鐵沙中線工程醜聞,並不是偶然的獨立事件,而是反映出香港工程監督制度積累已久的深層次結構問題。解決方法並不是政府成立調查委員會,寫份報告便可。事實上,早年的居屋短樁事件已揭露出工程監督制度與文化不足之處。工程普遍延誤、費用超支、工傷頻頻,顯示出整個制度體系千瘡百孔、陷於蔽敗。很可惜,政府與業界似乎無動於衷,沒有正視問題的根源,應對之策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甚至是拿出各種藉口,企圖掩飾問題,拖拉蒙混過關,抗拒進行「對症下藥」的改革。

  香港工程管理制度還是沿用已久的「判頭制」。由於市場趨於寡頭壟斷、外資主宰,或許未至出現「圍標」情況,卻因缺乏競爭,政府沒法擇優委託工程,反過來依賴寡頭壟斷的公司,對其千依百順,失去政府監督管理的功能和責任;總判、大判恃勢壓迫二判、三判,造成偷工減料、工程質量缺失等種種問題。因為制度所限,香港建築業的技術創新進展緩慢。當海外全力推行數碼化、模塊化和綠色建築改革,香港還只是在談論與試驗階段,沒有路徑圖與時間表。

  在沙中線醜聞不斷擴大,開始淹及眾多已建成及在建工程時,政府與業界不應只着眼個別項目的責任問題,把調查問責的範圍集中、縮窄,再來一次掩蓋底下的結構問題。或許現在是很好的時機,把科技創新與制度更新結合,認真地對老舊的建築行業體制進行改革。改革的入手處是引進科技,推展數碼化、模塊化與工廠化的裝配式建築。

  一方面,世界不少國家都進行這個方向改革發展。以內地為例,2016年國務院定出在10年內把新建築中,裝配式建築比例提升至30%的目標。廣東省提出2020年要達到15%以上,2025年不低於50%;廣州與深圳更希望在2020年達到20%,2025年達到30%,政府規劃的進度十分迅速。這樣的改革落實下來,內地建築業便會大變。相對於內地,香港會變成急速落後。

  另方面,裝配式建築有很大比例是採用預製組件,模塊化地把設施與預製組件結合起來。由於裝配的嚴格要求,設計變得全面數碼化,部件的配合要精確和緊密,生產嚴格按數碼化。因為可在工廠生產、避免工場上臨時澆製的質量控制和工業意外等問題。工廠內可使用自動化生產,亦可先於工場裝配製作,節省工期、成本,提升效率與效益。工程的重心轉移至設計、生產與組裝,減少對現場勞動力的需求,正可符合香港乃至發達國家的勞動力不足和提升勞動力技術的要求。裝配式建築的數碼化設計和生產也可推動新的產業與技術發展。

  採用裝配式建築,會改變整個建築行業的運作體制,承包外判的比重會降低,現場澆製的承包制也要與裝配部分配合。銜接數碼化的要求便大大提高,承包制的配合也便要相應的數碼化、精確化,可減少不依設計施工的種種問題。若加以視像監督、感應器、航拍等現代技術手段,將可使工程施工與設計緊密結合,以保證質量、工期與成本控制。

  要推行裝配式建築帶來的技術升級與體制改革,香港應仿效內地政府定下目標,至少可學習內地政府那樣,盡快地把政府負責的工程全部採用裝配式建築,起示範作用,藉此吸收經驗,制定數碼化設計與生產的技術標準,推動香港建築業的更新改革。

  沙中線醜聞帶來改革的機遇,且看政府與業界有否魄力、決心和對社會發展的責任心。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