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從華為事件看中美貿易角力/鄧 飛

時間:2018-12-13 03:17:51來源:大公報

  昨日新聞報道,被加拿大執法部門拘捕而提堂的華為公司高層孟晚舟,獲法庭批准保釋。其實前天已經有報道稱,加拿大法官提到:美國並未正式提出要求加拿大引渡孟的要求,如果美國在六十天之內不作正式提出,那麼加拿大法庭就會釋放孟(由於是閉門聆訊,故此只能根據輾轉報道而作推論)。

  無獨有偶,本月初在阿根廷進行的中美高峰會談,最後雙方並無達成協議,但以各自的措辭表達出內涵幾乎一樣的聲明。簡單講就是以九十天為談判期限,就着非關稅壁壘、知識產權、強制性市場交換技術等中美經濟關係的結構性問題進行終極談判,如果談不攏,那麼美國就馬上啟動對華出口貨品加徵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

  華為是中國處境縮影

  六十天和九十天,成為影響中國龍頭科技企業命運和中國經濟發展變遷的重要時間段,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一切源頭,都是在美國。華為的處境,其實就是中國處境的縮影——華為和國家的實力佔全球市場和經濟的比重越來越高。華為發展需要「走出去」;國家發展需要「一帶一路」。華為在5G等高新科技上有重大突破;國家在「中國製造2025」高新科技上準備重點突破。華為已經發展成全球最大電信設備生產商,但堅持不上市,核心管理層牢牢把握企業發展方向;國家的發展同樣今非昔比,但堅持搞國企,國家在經濟發展調控上仍掌握主導權。華為在這個再上台階的發展節骨眼上,被美國及其唆使挑動的西方發達國家集體技術封鎖和市場封鎖;國家也是在再上台階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道路上,被美國以發起關稅貿易戰、挑動台灣和南海問題等手段粗暴打壓。華為只想正常做企業,卻屢屢被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監視、否決企業併購和禁入市場;國家只是希望民族復興,並倡議多邊合作共贏,卻屢屢被美國以「非市場經濟」等諸般名目進行圍堵、騷擾和壓制。華為如何應對迫在眉睫的危機,與國家如何應對同樣迫在眉睫的打壓,完全是同根連枝、榮辱與共的。

  面對這種殺上門來的挑戰,毛澤東的一句名言被評論者們引用最多:「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雖然這句話用在當前中美關係上,其實不完全準確,畢竟這句話是在抗戰時期說出,「團結」的對象是指國民政府,之所以要團結是因為要維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符合抗戰大局的需要;而今天中美關係斷斷不是抗戰中的國共關係,中美雙方更加沒有一個像日本侵略者那樣的共同敵人,但這句閃爍着戰略智慧之光的名言還是有其借鑒之處。不妨引申發揮為:以鬥爭求和解則和解存,以退讓求和解則和解亡。

  第一,對美國的盟國,主要還是講理;對美國本身,則講理與鬥爭俱全。對於加拿大應美國要求而拘捕華為高層,不少評論觀點認為應該狠狠敲打加拿大,對美國或許有所顧慮,但對其幫兇盟國不必手軟。筆者對此有所保留,所謂擒賊先擒王,所有矛盾的淵源都是來自美國,而不是它的盟國,打擊後者而放過前者,等於放縱美國對中國實施「經濟及法律代理人戰爭」。中國就算勝局,痛的不是美國,而是它的盟國。另外,這等於逼迫美國的盟國不得不進一步與美國結成超越軍事同盟以外的反華攻守同盟。比方說,美國逼迫加拿大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並嵌入明顯針對中國的所謂「不與非市場國家簽訂自貿協定」之類的毒條款;逼迫徘徊在退歐經濟衝擊邊緣的英國把華為排除出通信基建投標機會之外。從加拿大總理到英國軍情六處首長(在評論華為是否真的威脅英國國家安全時)都流露出一股無奈情緒。

  西方盟國很清楚知道與中國展開廣泛經貿合作所帶來的雙贏利益,更清楚在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下,不能對其有所指望。如果中國痛擊盟國,卻避開美國,盟國為了自保就不得不更加與美國抱團,以期分擔壓力。這一次華為處理得非常得體,深得西方媒體的讚許。既然美加借助所謂「獨立司法」來迫害華為,那麼華為也依照法治原則為自己辯護,擺證據、講道理。以中方企業之講理反襯美國做法之蠻橫,其盟國也是看在眼裏的。

  打輿論戰揭美真面目

  第二,既然鬥爭的重點應該放在美國而不是它的盟國,那麼做好對對手的情況追蹤研判就變得非常重要了。眾所周知,美國自特朗普上台和十一月中期選舉以來,政黨之間、社會之間的左右撕裂變得越來越嚴重。雖然兩黨都把打壓中國當成所謂的共識,但不見得兩黨會合作對付中國,反而把對付中國作為國內政治鬥爭、打擊特朗普的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戰場,故此在對付中國方面,其實並無全局戰略,更多的只是飽受黨爭牽制的權宜和即興手段。

  另外,從中期選舉顯示,美國國內諸如醫療保險、非法移民等議題,左右兩派的立場趨於極端化,經濟數據忽上忽下,大企業裁員,聯儲局在加息政策上又明顯與總統偏好毫不契合等。這些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爭拗,會直接影響特朗普政治生命之存亡,從而既分散他對付中國的精力,也不得不從自身政治生命的角度來調節對華政策。

  因此,深入研究把握美國社會的政黨撕扯、經濟波動和社會關注點的變化規律,找準鬥爭的着力點和談判的敏感點,是中國應對與美鬥爭所必不可少的決策基建。同時紀錄國內經濟社會各項指標數據,並將之與中美經貿談判、政治衝突和美國國內經濟數據指標相互關聯,為一邊發展自身、一邊與美鬥爭這種治國新常態作更為精準的分析和決策。工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需要總體國家安全機制進一步設立和健全融合政治、經濟、社會、科技因素的戰情室系統。

  第三,做好國內和國際輿論說服工作。之前中國政府發布的《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等白皮書,很好地說明了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立場。接下來應該整理和發布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而對中國和中方企業所採取的各種非關稅壁壘打壓,例如限制併購、禁止市場進入、借助情治單位進行非法監聽和黑客攻擊等行為,讓全世界認清美國才是真正的不公平貿易之禍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