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規管新煙草產品 政策目標要明確/王曦煜

時間:2018-07-02 03:16:43來源:大公網

  不知何時開始,包裝、設計時尚精緻的電子煙取代傳統香煙,在香港日益流通起來。

  這種標榜「不含尼古丁」,甚或聲稱「富含多種維他命」的新興香煙產品,成全了一眾煙民的僥幸心理,成為他們「與時俱進,兩全其美」的必備裝置。特區政府近日公布的煙草產品規管建議方案,放棄過去全面禁止電子煙的「初衷」,擬修例將電子煙銷售合法化,引發反吸煙團體及醫學組織的極大反彈。一場關乎電子煙究竟該不該禁的爭論,燒得如火如荼。

  究竟香港應全面禁售這類新興煙草產品,抑或將之與傳統香煙看齊,嚴格規管?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明確香煙產品規管的政策目標,劃好範圍,取好個中平衡。

  不可否認,醫學界及反吸煙團體的擔憂不無道理。電子煙及其他新興香煙產品,對「全面禁煙」這一終極目標,已構成事實阻礙。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本港目前大約有61.5萬名煙民,雖較2015年整體數字趨減,但吸食電子煙的人數卻出現攀升,尤其在青少年中吸食電子煙比例較高。可見,電子煙對於「控煙」「禁煙」工作產生的威脅不容小覷。香港目前所執行的控煙措施,相較澳洲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並不算嚴苛。如果特區政府對電子煙的規管立場變軟,的確有機會使吸電子煙行為正常化,導致多年來的控煙工作「前功盡棄」。

  然而,從電子煙在社會上的走俏,實際不難看到當前控煙工作的實際困難和痛點所在。選擇吸食電子煙的人,是相當一部分沒有打算即時戒煙或無法成功戒煙的煙民。他們改吸電子煙,一是期望以此來減少攝入尼古丁等有害物質,降低對個人健康的損害;二是透過電子煙,減少對吸煙這種行為的「原罪」觀感。

  如果政府不允許電子煙引入本港,相信他們無非是兩種選擇:要麼繼續幫襯「私煙」,要麼重拾傳統香煙。故此,圍繞電子煙的控煙規管條例,須吸納更多的現實考量,避免「一刀切」或簡單的二元思維,否則就有可能導致實際規管效果的偏差。將電子煙納入傳統香煙的規管,嚴控其對未成年人的銷售,甚至不允許公開展示售賣,擴大禁煙範圍等措施,是否相較全面取締,更具現實適用性?

  香煙對健康和環境皆是百害而無一利,全面控煙亦屬世界發展的大方向,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將理念轉化成具體政策,明確政策目標,審時度勢地逐步推行,確保規管政策的正面效應和正向導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