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加快發展 讓「動力源」動力更澎湃

時間:2025-10-25 05:01:23來源:大公报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昨日在闡釋「十五五」規劃部署時指出,建議明確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動力源取得新的突破。這一表述彰顯了國家對大灣區戰略地位的高度重視,釋放出對香港在新時代國家發展格局中扮演更積極、更關鍵角色的深切期許,香港社會各界需要認真學習、深刻體會並貫徹落實。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並強調要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作用,更好發揮其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程度最高、市場化機制最成熟、國際資源最集聚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被賦予「動力源」角色,正是因其具備將制度優勢、科技實力、金融資源與國際網絡融為一體的獨特功能。

  香港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不僅具備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亦擁有普通法制度、自由港政策、全球人才網絡等諸多優勢,使其在「動力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背靠國家、聯通世界,曾長期被視為「橋樑」或「窗口」,近年被定位為「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在國家發展的新階段,香港成為「動力源」之一,也就是推動經濟「引擎」的角色,意味着香港不僅要對接國家戰略,更要主動參與、深度融入、協同創新,成為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在當前國家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香港需要更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更好把握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定位。

  加快北部都會區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成為香港角色轉變的重要抓手。北都關乎香港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格局,不僅是緩解土地房屋壓力的舉措,也是推動經濟向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更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平台。通過加強與深圳河套、南山等創新高地的無縫對接,北都可以打造港深創新走廊的核心節點,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吸引國際高端科研機構與人才落戶。在協助國家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中,發揮香港的獨特價值。

  更重要的是,香港需在制度層面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的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更靈活的跨境治理模式,如在河套推行「負面清單+承諾制」的科研管理機制,加快人才、資金、物質、數據等生產要素的跨境流動,允許港澳科研人員享受與內地同等的政策支持。唯有推動改革,打破制度壁壘,才能更好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真正釋放「動力源」的聚合效應。

  新時代,新使命。推動「動力源」取得新突破,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高度信任和重視。對比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到「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發展」,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從「保持」到「促進」,意味深遠,這是更高的目標和要求,是對香港更大的激勵和鞭策,也必將為香港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建議》內涵豐富,香港全社會都要認真學習、深入體會,將「十五五」規劃與香港的發展需要、發展方向、發展規劃深入結合。香港要以更大格局、更實舉措、更主動姿態,在服務國家所需中打磨自身所長,在貢獻國家發展中增強城市活力,在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的更大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