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立法會會期本周五完結,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屆立法會扭轉了過去多年內耗的困局,重回理性務實,並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建言有為、實幹有成」形容今屆議員的工作成果。事實勝於雄辯,本屆立法會盡職履責發揮了強大作用,高質量通過了大量議案,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展現了「愛國者治港」的新風貌,為推動香港由治及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屆立法會是新選制下選出的第一屆立法會,立法會運作進入新階段,立法效率大為提升。四年會期內,舉行了135次會議,通過了130項法案,較上屆超過六成。其中,延宕20多年懸而未決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在本屆立法會任期內獲得全票通過,體現了議會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高度共識和執行力。此外,涉及土地房屋政策、醫療改革等領域的民生法案亦獲得高效處理,尤其是在規管網約車、簡樸房等老大難問題上,展現了迎難而上「為民服務」的宗旨。
本屆立法會沒有「拉布」,沒有「流會」,沒有為問而問,議員們表現專業,辯論質素顯著提高。例如在討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時,不同界別議員從環保、交通、產業規劃等多角度建言獻策,促成政策優化;又如在爭議頗大的《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框架條例草案》審議中,議員提出許多意見,令致草案二讀辯論中止,議員積極為民發聲,彰顯立法會不是橡皮圖章。
統計數字顯示,特區政府根據本屆議員的建設性意見,就各項草案提出了超過1800項修正案,可見只要議政的出發點是以香港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為依歸,即使對政府施政提出批評,要求官員問責,同樣會受到尊重和接納。真正的言論自由,不在於口號激烈與否,而在於能否推動問題的解決,本屆立法會正是以務實、理性、建設性的辯論,實現了高質量的民主。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議政空間沒有削弱,反而脫離了政治對抗的泥沼,回歸到理性高效、聚焦民生經濟的正軌,回歸到香港在行政主導下行政與立法互相配合又相互制衡的初衷,印證新選舉制度是符合香港實際的好制度。
第七屆立法會完成使命,第八屆立法會提名期即將展開。包括梁君彥在內的不少現任議員表態不再爭取連任,將來在其他崗位以其他方式繼續服務香港和市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通過立法會換屆實現新舊交替,是民主政治的常態。部分資深議員的退出,將鼓勵更多愛國愛港、有才能、有志服務香港的新血積極參選。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香港面對的挑戰和風險有增無減,而因應科技變革推動經濟轉型,也需要更多具備新知識結構、新思維理念的人才加入立法會,這有助香港進一步推動由治及興。
這是新選制下的第二次立法會選舉,選舉回歸選賢舉能的本質,尤為突出公平競爭、良性競爭,任何參選人一旦通過法定程序,確認為合資格候選人,都將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展開競爭。正如「港澳平」文章指出,不存在什麼「祝福名單」,也沒有誰享有什麼「特殊待遇」,候選人將通過比政綱、比能力、比形象,以「揼石仔」的韌性,全力爭取選民的支持。
立法會選舉關乎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關乎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關乎香港的未來。相信特區政府一定會全力以赴,組織好舉辦好今次選舉,確保選舉公平、公正、誠實、安全有序進行。社會各界也會以主人翁的精神,積極參與選舉活動,為將香港家園建設得更好投下神聖一票,選出歷史上最高水平的一屆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