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開拓新藍海 助力國家建設海洋強國

時間:2025-10-09 05:01:23來源:大公报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香港航商總會成立一周年典禮上發表視頻致辭,強調全球航運業正面臨風高浪急的挑戰,但機遇大於挑戰。香港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不斷提升航運業韌性,不僅能邁向價值鏈的高端,推動香港成為現代航運中心,更能為助力國家建設海洋強國與交通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貿易格局和全球供應鏈加速重塑。特別是美國推行霸權政治,威脅對中國製造及擁有的商船徵收高額過境稅,對於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香港航運業構成了最嚴峻的挑戰。用「風高浪急」形容目前的國際情勢,一點都沒有誇張。

  但壓力愈大,香港航運業展現出的韌性愈強。這個韌性,首先來自國家戰略支撐。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均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加上香港擁有專業高效的航運服務體系,已經連續六年穩居全球第四大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充分反映香港在港口條件、專業海運服務、整體營商環境等方面的雄厚綜合實力。

  韌性也來自特區政府的積極有為,破局發展。2023年和2024年,特區政府公布了《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和《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為行業發展勾勒了清晰藍圖。今年七月,特區政府成立了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作為一個高層次諮詢機構,協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長遠發展策略。發展局委任非官方人士出任主席,成員主要來自航運業界,並設有專責團隊、增加資源,加強研究能力、海內外推廣及人力培訓,從而推動香港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上個月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為鞏固香港航運中心地位提出一系列創新政策。這包括建立通達內陸的「鐵海陸江」立體聯運體系,積極拓展貨源,即通過內地非常發達的鐵路、海上、陸地及河流運輸體系,將內陸省份的貨物送到香港,通過香港運出海外,特區政府目前已同重慶、四川等多個內地省市簽訂航運合作協議。香港還依託「一帶一路」,建立國際「夥伴港口」網絡,深化國際航運網絡交往,這是應對美國霸權主義擴張的重要手段。

  「打鐵還須自身硬」。加快推動港口「綠色化」和「數字化」,成為提升香港航運業競爭力的兩大「法寶」。前者包括為過境香港的船舶加注甲醇等綠色能源,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後者是應用AI、大數據等創新科技,提升港口運作效率。特區政府還透過修例,增加船舶註冊的靈活性,吸引更多船東以香港為註冊地。香港還將為大宗商品貿易商落戶提供半稅優惠,這將帶動更多的需求。

  香港作為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指定的全球四大海事仲裁地之一,近年受理案件持續上升。律政司正考慮修訂《仲裁條例》,令香港的仲裁服務更具吸引力、更便利及更具競爭力。長遠而言,香港將成為主要的國際海事爭議解決中心,有能力與目前位居全球第一的倫敦爭一日之長短,更好配合國家在國際航運方面日益重要的地位。

  從施政報告多策並舉,到航商總會群策群力,變局之下的香港航運業正在快速轉型,向高端、智能方向發展,覆蓋船舶管理、船舶租賃、海事保險、海事法律與仲裁等高端領域,這不僅能加強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更能完善國家的航運生態圈,助力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正如李家超所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香港航運業必能乘風破浪,開拓新藍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