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國際資本用真金白銀看好香港

時間:2025-07-18 05:01:24來源:大公报

  年初至今,香港累計有逾50隻新股上市,集資額達1240億港元,超過去年全年新股集資額的總和,更重登全球新股集資額第一寶座。高盛發表專題研究報告,指出在積極認購香港新股的投資者中,三分之二來自外資,三分之一來自本地。國際資金成為推動香港新股上市熱潮的主要動力,既是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確認,更反映香港是國際資金分享中國高質量發展機遇的首選門戶,生動體現香港「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資本無寶不落,香港市場的低估值和高增長潛力,對國際資本構成強大吸引力。年初至今,香港股市已升值近兩成,在全球一枝獨秀,平均市盈率由9.61倍升至11.58倍,饒是如此,仍不足美國標普500指數平均28.55倍的一半。這種低估值特性,使得香港市場成為國際投資者的「價值窪地」,這與高盛報告指出國際資本正溫和地退出美國股市和債市尋找新市場相脗合。

  香港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回報率約10%,首月和首3個月的平均回報率分別達17%和41%,明顯優於前五年平均10%、11%、10%的水平,也高於世界其他地方的新股上市回報率。在新上市公司中,基石投資者持股比例在30%至50%之間,被視為取得較高回報的有力指標。事實上,那些具備高增長潛力的公司,即使估值較高,也往往能帶來更高的回報。A+H上市模式受到市場歡迎,有關公司往往有不錯的回報,因為這些多為相關行業的龍頭,全球競爭力強,今後三年平均增長可望達到10%,故而吸引外資捷足先登。

  其實對國際投資者來說,投資香港新上市公司,重點在於分享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香港上市公司中有大量業務根植於內地、直接受益於內地龐大市場和產業升級的企業。投資於這些企業,就等於投資於中國。

  以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一哥」寧德時代為例,由於受到投資者大力追捧,國際配售和香港本地配售都錄得極高的超額認購,使其上市後出現對A股的罕見溢價。另外,香港作為中概股回歸上市的首選地,吸引阿里、京東等巨頭回流,這些公司業務模式成熟,具國際知名度,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投資中國核心科技與消費龍頭的寶貴通道。內地生物製藥進入大爆發年代,有大量先進新藥處於研發階段或已推出市場,這些企業選擇在港上市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跳板,其高增長潛力吸引了大量外資基石投資者,擦亮了醫療板塊的上市後表現。

  中央全力支持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通互聯,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規模越來越大,管道作用益發彰顯,極大便利了國際資本通過香港配置中國資產。投資於香港上市的新股,成為外資布局中國市場、分享其發展成果的高效且相當熟悉的門戶。值得一提的是,投資香港新股的國際資本中,既有歐美的退休基金、對沖基金,也有中東、東南亞國家的主權基金。韓國預託結算院數據則顯示,今年以來韓國投資者對中資股累計交易額超過54億美元,香港成為韓國的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

  國際資本的每一次脈動,都折射出全球經濟格局的微妙變化。在變亂交織的國際環境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憑藉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國際金融中心的強大韌性和國際資本避難所的核心價值得到充分彰顯。香港不僅服務於內地企業的國際化融資需求,也為國際資本分享中國高質量發展機遇提供了最佳平台,事實再次證明,香港在促進中外資本良性互動、實現互利共贏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