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雙燃料汽車運輸船昨日在廣州南沙正式命名為 「遠海口」 輪,並展開首航。該船滿載中國生產的車輛,九成以上是新能源車,駛向希臘、土耳其、意大利、突尼斯等國家。 「最大」 、 「雙燃料船」 、 「新能源車」 這幾個關鍵詞,彰顯中國是全球第一智造大國,也是潛力最大的市場,更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
「遠海口」 輪總長約200米,擁有12個汽車甲板,可一次過承載7000輛汽車,包括小轎車、工程車、大巴等全品類車輪。該船採用先進的雙燃料主機,即LNG(液化天然氣)及光伏能源。與傳統單一燃油船相比,可節省20%的能耗,減少27%的碳排放、30%的氮氧化物排放、99%的硫化排放和90%以上的PM顆粒物排放。該船配備峰值功率逾300千瓦的分布式太陽能光伏併網系統,為目前全球同類船舶的最大光伏系統,年發電量達41萬度,節省燃油111噸,減少碳排放300多噸,相當於每年種植了3.8萬棵樹。
「遠海口」 出航堪稱中國智造領跑全球的縮影。事實上,中國造船能力連續15年獨佔鰲頭,無論是完工量、新訂單量還是手持訂單量,中國都是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全球近8成的綠色動力船由中國製造,在環保船型的研發製造上,中國擁有絕對優勢。
今年初,媒體報道世界船運巨頭馬士基計劃向中國追加訂購40艘LNG新船,這是國際航運業對中國造船能力投下的信心票,也讓世界再次聚焦中國造船業的強大實力。
中國的汽車製造業同樣在全球首屈一指,領先其他國家的幅度正在越拉越大。2022年,中國造新能源車的全球佔比為63%,2023年上升為64%,去年躍升至70%,單以去年第四季論,全球佔比高達75%,用 「一騎絕塵」 來形容絕不為過。雖然中國新能源車引起競爭對手的 「羨慕嫉妒恨」 ,出口遭遇不少挑戰,但以吉利汽車昨日公布的今年第一季成績單來看,其盈利錄得2.6倍增長,達到市場預測的盈利上限,其股票獲得國際投資大行給予 「增持」 評級,說明中國新能源車有強大的競爭力。
中國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中國本身就是全球製造鏈、供應鏈上最重要的一環,任何 「脫鈎斷鏈」 的企圖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中美近日就經貿問題達成框架協議,雙方大幅下調關稅,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關稅傷害了美國消費者和生產商的利益,造成了美國的內部混亂,最終迫使美國政府面對現實,按下貿易戰的暫停鍵。
中國不僅為全球輸送綠色優質產品,提高了全世界人的生活質素,也是發展潛力最大的市場,成為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中產階層已超過美國總人口,消費着越來越多的全球各地產品。事實上,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歡迎全世界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搭上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快車。在被美國視為 「後院」的拉丁美洲,中國亦已超越美國,成為巴西、秘魯、智利等國的最大貿易夥伴,該地區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加入了中國的共建 「一帶一路」 倡議。哥倫比亞作為美國在南美的親密夥伴,近日也加入了 「一帶一路」 ,就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以及向中國銷售更多的產品。
從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到中拉論壇成功召開,再到 「遠海口」 啟航,事實證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全球之福且不可逆轉。正如習近平主席昨日覆信丹麥商會負責人所指出: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