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實事求是處理垃圾收費問題

時間:2024-04-10 04:02:16來源:大公报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展開了一個多星期,不少試點包括食肆、公屋及安老院都存在準備不足的問題。另外,前線清潔工的工作量倍增,但人手、福利等配套措施卻跟不上。越來越多市民認為有關政策應從長計議,不應倉卒行事。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強調,政府會「小心行事」、聽取不同意見,在總結和分析數據之後再決定最終如何推進。這是實事求是的應有態度,值得肯定。

  垃圾收費影響千家萬戶,前線清潔工首當其衝。為對清潔工的日常工作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大公報記者日前入職體驗,在深水埗麗安邨擔任清潔工,從倒垃圾、洗垃圾桶、掃街及清潔公共空間,到搬抬棄置的傢俬電器等,什麼都做,切身感受到這項工作的偉大,也體會到這份工作的艱辛。前線清潔工收入低,勞動量大,使用指定包裝袋分類回收垃圾,工作量較平時更增加一倍,身體勞損的風險攀升。清潔工希望政府改善外判制度,增加人手及改善待遇,而且須增設基金補助,重視工友因工勞損而影響生計的殘酷現實。但顯而易見的是,要解決這些問題並不容易,指望近期完成並不現實。

  大公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多個參與「先行先試」計劃的試點,發現對計劃心存疑慮的市民不在少數。有市民表示收到首月的指定垃圾袋,但指示不清晰,對有關計劃信心不足;有食肆表示指定垃圾袋設計不同,使用不方便,在人手不足下加重工作負擔;有物業管理公司坦言,因擔心實施有關政策時與居民發生衝突,已買足半年的指定垃圾袋,未來將繼續聘用清潔公司處理垃圾。但如此一來,垃圾收費就會「變異」,偏離通過「生產者自付」機制達到最終減少垃圾生產量的目標。

  處理廚餘設施不足,則造成了另一種困擾。現時全港每日有逾萬公噸固體垃圾運往堆填區,當中廚餘佔三成,而全港四個廚餘處理中心每日可接收的廚餘只有600公噸,僅佔每日廚餘量逾3300公噸的18%左右,這意味着約8成的廚餘無法分類回收。再說現時全港屋苑大廈所配備的廚餘回收桶數量有限,一般住戶或食肆要麼不知往哪裏棄置廚餘,要麼嫌距離太遠不方便。還有,哪些廚餘可回收而哪些不可回收,不少人至今不明所以,不知所措。

  事非經過不知難。特區政府推行「先行先試」計劃超過一周,初步來看,實際上面對的困難超過了當初的設想,社會上對有關政策的信心不足,疑問不少。一言以蔽之,在垃圾收費政策的落實上,無論是社會的整體認識、宣傳引導,還是設施的安排和數量等方面,都不理想,負評佔多數。

  垃圾收費並不算新鮮概念,早在2005年特區政府已經提出有關方向,但為什麼快20年過去了,至今仍然沒有準備好?過去那些年,香港陷入政治鬥爭的泥潭難以自拔,特區政府施政備受掣肘,動輒得咎,以致歲月蹉跎。就拿膠袋徵費來說,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但效果未符預期。在減少垃圾方面,做好分類回收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但香港的垃圾分類始終囿於「三色桶」,未有寸進。在基本配套沒有做好、條件未成熟時就全面推動垃圾收費,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也不是負責任的做法。

  良好的理念,需要在良好時機的配合下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垃圾收費目的不是收費,也不是為了「面子」,而是為香港創造更好的環境。特區政府通過「先行先試」摸清情況,找出不足,有利於對症下藥,為未來更好落實有關政策積極創造條件。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要實事求是對待「先行先試」的效果,審慎決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