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百年電器巨頭東芝將易主

時間:2023-03-24 04:25:34來源:大公报

  圖:日本東芝集團經營管理不善,或將被私人財團收購。/路透社

  【大公報訊】綜合路透社、《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電器巨頭東芝集團(Toshiba),於23日宣布接受日本國內私人財團提出的約2萬億日圓(約1196億港元)收購要約。如果收購成功,擁有148年歷史的東芝集團將被私有化,這個曾引領日本家電業的公司,多年來深陷財務造假、管理不善、官商勾結等醜聞,聲譽一落千丈,由「日本之光」淪為「日本之恥」。

  東芝集團23日接受私募股權公司JIP提出的收購協議。JIP欲以每股4620日圓的價格收購東芝股票,總出價為2萬億日圓。JIP代表的財團擁有大約20家日本公司,包括金融公司Orix、電子零件製造商Rohm及能源公司「中部電力」等,包括日本三井住友銀行(SMBC)在內的一些銀行預計將為該交易提供資金。JIP財團上個月提交收購協議後,已經獲得各大銀行106億美元(約827億港元)貸款承諾。

  消息人士稱,東芝董事會花了數周時間才同意對JIP的收購協議進行投票,因為部分董事會成員對JIP的出價不滿意。接下來仍需等待股東決定是否出售東芝股票。諮詢公司Quiddity Advisors分析師蘭迪表示,數月來一直不確定是否能達成交易,而東芝也經歷了多年的不穩定。「確定賣盤可為不少行動派股東提供退路,即使這不符合他們的期待。問題在於『東芝疲乏』(Toshiba Fatigue)的嚴重程度是否可以超越對價格的不滿。」

  勾結政府打壓外國股東

  東芝21世紀初花70億美元收購核電設備生產商美國西屋多數股權,希望開拓全球核電市場。但2011年福島核災改變一切,福島核電站6個反應堆中,3號機和5號機反應堆由東芝供應,其中3號機損毀最嚴重。事故後,東芝不僅拿不到新訂單,不少已到手的訂單也被取消。

  為掩蓋金融危機和福島核災後的巨額虧損,東芝走上財務造假歪路。2015年4月,東芝承認在過去多年間「長期系統化地假造財報」,8年間虛報了2248億日圓利潤,三任社長參與其中。2017年3月,美國西屋公司申請破產,蒙受63億美元損失的東芝險些退市,被迫出售其至關重要的半導體業務子公司「東芝內存」。2019年,東芝IT子公司又被曝光存在多筆「無法證實存在」的交易,價值達200億日圓。

  2021年6月,東芝被曝光曾夥同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官員向外國投資者施壓,以便在股東大會表決時如願選出自己安排的董事人選。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利用規管外資的法例,強迫當時手握4%股權的哈佛捐贈基金,在股東大會上支持日方屬意的前社長兼行政總裁車谷暢昭,否則日本政府將對其發起調查調查。哈佛捐贈基金最終放棄投票權。此事引發東芝管理層地震,時任董事長永山治被外國股東罷免。

  2021年至今,醜聞纏身的東芝多次提出分拆和收購計劃,均被董事會否決,管理層也不斷換人。直至去年10月,JIP在競標者中脫穎而出。

  日本企業「失落三十年」

  創立於1875年的東芝,曾創造出了許多日本和全球第一,包括日本第一個電燈泡、第一台冰箱、第一台DVD,以及全球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等。在輝煌時期,東芝的經營範圍涵蓋製造、發電、核能、半導體、家電、計算機等諸多領域。東芝更曾與聲寶、松下合稱日本白色家電三巨頭,風光一時無兩。

  但在19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進入長期低迷的「失落三十年」。與此同時,韓國企業和中國企業相對低價的商品席捲世界,尤其是在電子代工服務興起和邁向通用化的「黑色家電」領域,令日企遭受沉重打擊。《日本經濟新聞》還指出,日企耽於昭和時代的成功經驗,只在乎眼前的業績,對投資改革缺乏遠見,部分企業道德缺失,更是導致其發展停滯的內在因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