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2回顧之國際熱詞❷/通脹 能源價高 復甦路遙

時間:2022-12-30 04:25:34來源:大公报

  圖:今年4月,斯里蘭卡民眾推着三輪車排隊等候加油。\美聯社

  「通脹高企」是今年全球經濟繞不開的話題。隨着各國陸續放寬防疫措施,2022年原該是經濟復甦的一年,但是,在疫情繼續擾亂供應鏈、俄烏戰爭攪動能源和糧食市場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通脹高燒不退,民眾被迫謹慎消費,各地罷工潮一浪接一浪。各國央行加息為通脹「滅火」,而美聯儲的加息幅度為40年最大,導致美元一家獨大,多國貨幣匯價大跌,新興市場現債務危機,全世界為美國經濟埋單。目前發達國家的通脹水平仍處於高位,明年全球經濟出現滯脹的風險大增。

  國家破產潮蔓延 斯里蘭卡率先倒下

  2021年下半年以來,新冠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危機及高通脹已成為全球經濟「主旋律」。今年2月俄烏戰爭開打,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大規模經濟制裁,全球油價暴漲,通脹「高燒不退」。美國今年6月CPI同比漲幅達9.1%,刷新1981年11月以來新高。歐元區CPI連漲18個月,直到11月才首次放緩。在日本,日圓一度貶值20%,國債與國內生產總值比值突破25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的全球通脹率可能是8.8%,遠高於去年的4.7%。

  能源通脹危機加美聯儲加息,引發新興市場債務風暴的「序曲」,斯里蘭卡成為今年首個倒下的新興市場國家。斯里蘭卡停電、能源短缺和食品價格飛漲的局面持續多時,導致政治不穩。7月5日,斯里蘭卡總理維克拉馬辛哈宣布這顆印度洋明珠「國家破產」,總統拉賈帕克薩倉皇逃亡,當地政局陷入動盪。

  阿根廷通脹率逼近100%,國家在破產的邊緣徘徊,摘得世界盃的興奮狂歡只能讓民眾短暫忘卻長久的煩惱。埃及、巴基斯坦等十餘個新興市場國家正在債務泥潭中掙扎。12月19日,加納政府宣布臨時暫停支付債券和雙邊貸款,成為另一個陷入主權債務違約風波的國家。

  今年,歐洲、非洲、拉美以及東南亞均爆發過民眾上街抗議物價過高的事件,通脹還成為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中最重要的議題。

  歐洲「氣短」 民眾燒柴取暖

  「能源危機」成為今年困擾世界經濟的突出問題。西方對俄出台全方位制裁,造成國際市場石油、天然氣價格劇烈波動,嚴重威脅全球能源安全。歐洲對俄烏戰爭立場企硬,但能源短缺卻讓企業和民眾面對凜冬時「氣短」。中小型企業因為高昂的電費被迫減產,大型企業則考慮將工廠遷離歐洲。從今年夏天開始,歐洲多國陸續出台節電措施,歐洲人為了節省冬季取暖費,重新拾起了古老的燒柴取暖。雖然歐洲在夏天加緊儲備天然氣,或許能夠暫時熬過這個嚴冬,但能源缺口的問題明年將更加嚴峻。針對西方的石油限價令,俄已經宣佈減產5%至7%,恐進一步導致能源價格上升。專家預估,能源危機造成的明年歐洲經濟衰退,幾乎成定局。

  俄烏戰爭導致歐洲糧倉黑海地區戰火紛飛,烏克蘭港口被封鎖,導致穀物和葵花籽油等產品價格飆升,多國陷入嚴重糧食危機。雖然俄烏雙方在聯合國和土耳其的調停下,於7月22日簽署了黑海協議,為運糧提供了安全走廊,但糧食的運送仍不時受到戰火紛擾。聯合國早前已緊急示警,全球估計有多達3億人面臨飢餓危機。

  罷工潮不絕 英國50天三換首相

  生活成本急速飆升,工資卻趕不上通脹,民眾生活百上加斤,全球多地罷工潮此起彼落。英國通脹升至41年高位,從今年6月開始,該國鐵路工人打響罷工第一槍,緊接着教師、垃圾工人、公務員、律師、郵政工人和醫護等行業接連罷工,踏入12月,英國幾乎每天都有工潮上演,聖誕節期間運輸業和機場員工罷工,導致交通大混亂,酒店和餐廳行業損失18億英鎊。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護士和救護車服務人員的罷工,更進一步暴露醫療系統的捉襟見肘。

  英國的「不滿之夏」演變成「憤怒之冬」,背後是政壇亂局的寫照。醜聞纏身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在7月份黯然下台,志大才疏的特斯拉上任後,推出的低稅收、高舉債迷你預算案不得人心,引發金融市場大動盪,民怨沸騰,上任僅45天就下台,成為英國歷史上最「短命」的首相,最終讓黨內對手、印度裔的前財相蘇納克成功入主唐寧街。不過,英國在兩個月內換了三位首相,民生危機依舊無解,既是保守黨政府無力應對通脹危機的反映,也是對英國脫歐後困局的民意打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