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敲響警鐘/研究:PM2.5可激活致癌基因

時間:2022-09-13 04:25:02來源:大公报

  圖:研究指空氣污染中的PM2.5微粒,會激活癌症基因,圖為霧霾嚴重的印度新德里。\路透社

  【大公報訊】綜合《衛報》、《金融時報》、法新社、BBC報道:空氣污染有可能會引發肺癌。外國一項最新研究,找到了空氣污染導致非吸煙者罹患肺癌的原因,這是因為空氣污染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會導致肺部炎症,「激活」了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的癌症基因,從而解釋了為何很多不吸煙人士也患上了肺癌。

  據世界衞生組織數據,肺癌作為十大死因之首,全球約有200萬人因為患上肺癌而死亡。傳統認為,長期吸煙導致的肺部基因突變,是導致肺癌的最大元兇。但事實上,肺癌患者中有10%-25%的並不吸煙,卻也患上了肺癌。科學家懷疑空氣污染極有可能導致肺癌,但其致病生理機制一直以來缺乏直接證據。

  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中心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英國、韓國及中國台灣超過46萬人的健康數據後發現,以及對小鼠、人體細胞和組織進行實驗,終於解開了這個謎團。該研究團隊表示,「空氣污染中的PM2.5細懸浮顆粒,會導致肺部發生炎症,從而激活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的癌症基因。」

  在實驗室研究中,上述研究團隊發現,PM2.5顆粒會導致小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簡稱EGFR基因)和克爾斯滕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簡稱KRAS基因)發生突變,這兩種基因都與肺癌有關。實驗鼠一旦暴露在空氣污染物時,患癌的幾率就增加。

  研究團隊還分析了近250健康人類肺組織樣本,發現這些肺部組織中,多達18%的EGFR基因和33%的KRAS基因會出現突變,但當它們只要暴露於空氣污染物之中,這些攜帶突變的細胞就會進一步形成癌症。

  克里克研究中心教授斯旺頓說,上述基因突變,似乎會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他說,「就其自身而言,它們可能不足以導致癌症」,但當細胞暴露於污染中時,就可能激發導致炎症的「癒合反應」,如果該細胞有突變,就會形成癌症。

  為抗癌藥物研究帶來突破

  上述發現可能適用於與空氣污染有關的其他癌症,包括間皮瘤和咽喉和口腔腫瘤。此外,研究團隊也為未來的抗癌藥物研發帶來新突破。研究表明,當老鼠服用了白血球介素1族Beta分子的抑制藥物後,患上肺癌的幾率將會大大降低。

  法國Gustave Roussy研究所癌症預防項目負責人德拉洛格表示,「這項研究非常有革命性,因為之前從來沒有對肺癌其他誘發因子的研究。」研究9日於巴黎舉行的歐洲內科腫瘤學會年會上發表,尚未經同行審議。

  全球30萬宗肺癌死亡與PM2.5有關

  每年,約有700萬的死亡與空氣污染有關,與吸煙死亡人數相若。根據2019年的數據,全球每年有30萬宗肺癌死亡個案是與PM2.5有關。由於受到空氣污染的人數是吸煙者人數的五倍,但作為一個「隱形殺手」,空氣污染危害卻總被忽視。

  斯旺頓說,吸煙依舊是肺癌第一大殺手,但由於人類無法不呼吸,如果空氣污染中含有毒素已超過香煙煙霧,就必須予以警惕。克里克研究中心團隊形容,「空氣中污染物,就相當於燃氣灶上的點火火花」。

  印度是全球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國家,新德里污染程度幾乎為PM2.5安全標準值的20倍,相當於每天吸入40至50支煙,宛如「毒氣室」。醫學期刊《刺針》2020年研究指出,印度每年約有167萬人死於空氣污染相關的呼吸道疾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目前,空氣污染正在剝奪數十億人的這些權利。而窮人受到的影響最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