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回顧反思/英國前殖民地民眾被揭傷疤

時間:2022-09-13 04:24:58來源:大公报

  圖:(左)英國威廉王子今年3月訪問牙買加,示威者要求英國賠償被剝削的奴隸後代。\路透社;(右)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及妻子卡米拉12日在議會參加儀式。\法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Politico、《衛報》報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澳洲、新西蘭、加拿大等英聯邦國家領導人均對其表達敬意。不過,這些英國前殖民地的民眾也指出,並非所有人都對英國王室抱有好感。在位70年的伊麗莎白二世,見證了英國的殖民歷史和對別國人民的暴行,但她從未對此發聲,表達歉意或提出賠償,而英國的殖民罪惡史不會隨着她離世而消失。

  Politico Europe周一發表評論文章稱,英女王去世後,各地充斥着對她的懷念、敬佩和讚美,但對於曾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以及目前仍被以英聯邦王國名義統治着的國家來說,英女王所代表的帝國所留下的只有「惡毒的遺產」。Politico指出,作為在位70年的君主,女王對英帝國暴行沒有道歉、沒有賠償、沒有反思,「她迴避了與英國殖民歷史有關的話題,沒有承認英國的罪惡。」

  文章指出,女王在位數十年,雖然沒有親手沾上殖民統治的鮮血,但她把自己包裝為現代和友善的英國代表,但肯尼亞,也門和塞浦路斯等暴力鎮壓獨立運動的歷史,都是在她在位期間發生的。

  死亡無法洗白殘酷歷史

  《衛報》指出,1952年至1960年,英女王上任初期,當時正值肯尼亞獨立運動高潮,英國殖民當局殘酷鎮壓了肯尼亞的反殖民運動茅茅起義,約150萬肯尼亞人被抓走,遭受毆打、性虐等暴行,這段血腥歷史後來被英國人刻意淡化。

  英女王去世的消息傳出後,肯尼亞總統肯雅塔下令哀悼四天,但多數民眾對此表示反感。在內羅畢街頭,肯尼亞人語氣輕鬆地談論着女王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對此毫無興趣,有的人回憶起英軍曾對肯尼亞人實施的暴行,表示這種憤怒不會隨着英女王的死亡而消散。

  位於肯尼亞的美國非洲國際大學政治和國際關係助理教授瓦邁表示,英國人通過實施殖民教育,試圖抹殺歷史,讓女王重獲尊重。肯尼亞人邁納說,「但當你和你的祖父母坐在一起,他們告訴你他們的故事時,你就能感受到那些有形的痛苦。」33歲的肯尼亞民眾Mwamburi說:「死亡無法淨化英帝國的殘酷歷史。我很高興這種文化(指追捧英國君主)受到年輕一代的質疑。」

  澳民間官方態度兩極

  在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12日宣布,從英女王離世當天算起,該國議會將休會15天,以表達對女王的哀思。不過,對澳洲許多原住民來說,女王逝世也勾起他們一段痛苦的回憶,一段被殖民的血腥歷史。有人哀悼,但也有人認為殖民統治的傷疤又被揭開。

  總部位於墨爾本的女性移民和難民團體和諧聯盟代表律師兼主席尼亞在推特上寫道,人們對女王的看法多種多樣,不是每個人都慶祝英國君主制的遺產,許多人批評女王作為國家元首的角色,而世界上許多英聯邦國家被殖民化。

  麥考瑞大學原住民研究學者、來自澳洲Wiradjuri部落的桑迪.奧沙利文則認為,對於許多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社區來說,女王的遺產不值得紀念。奧沙利文教授在推特上寫道:「她不是殖民主義和殖民主義影響的旁觀者,她是它的設計師。」奧沙利文說,「她是維持殖民統治的人,她的靴子踩在我們身上。」

  據報道,當女王登基的時候,澳洲原住民甚至都沒有被承認國民身份,他們被迫住在邊緣地帶。在對原住民賠償方面的工作,奧沙利文認為在她登基後的幾十年中,女王也沒有發揮應有的影響力,很多原住民都對此感到沮喪。

  阿爾巴尼斯11日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不會在第一個任期內就共和制舉行公投,但他12日改口說,不排除舉行共和制公投,但在女王剛剛去世之際談論「不合適」。阿爾巴尼斯今年5月贏得選舉後,任命了一名負責共和制事務的助理部長。

  在澳洲的鄰國新西蘭,總理阿德恩12日表示,新西蘭不會在英女王去世後立即採取行動,改制共和,但她承認國內存在相當多爭論,「我確信新西蘭將在適當時機實行共和制。我認為這很可能在我有生之年達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