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韓國民眾曾捐227噸黃金救國

時間:2022-07-22 04:24:43來源:大公报

  圖:韓國民眾1998年捐出各種金飾,幫助國家還債。\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BBC、路透社、彭博社報道: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身為亞洲最強勁經濟體之一的韓國外匯儲備大減,不得已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援助貸款,這場「槍頂着腦門的談判」,至今仍被韓國人視為「國恥」。

  亞洲金融風暴席捲而來之前,時任韓國總統金泳三疏忽監管金融機構,未及時制定開放市場的配套措施,放任銀行借外債並以低利率貸款給財閥。危機爆發時,韓國政府無法及時應變,大量國際資本突然抽離,銀行與企業相繼倒閉,大批員工失業,政府不得不與美國把控的IMF談判,換取550億美元貸款。

  IMF提出很多苛刻條件,包括入股韓國多家大企業、韓國必須根據IMF要求進行經濟改革並放開金融市場等,意在趁火打劫,掌控韓國經濟命脈。這場談判被形容為「槍頂着腦門的談判」,雙方簽署協議的1997年12月3日也被韓國民眾視為「國恥日」。失業民眾舉着「IMF等於I'M Fired(我被解僱了)」的標語牌諷刺IMF,快餐店則推出用火腿、番茄醬製成的廉價「IMF漢堡」。

  韓國民眾在危機時期展現出了團結精神和愛國主義。1998年1月,當局呼籲民眾捐出家中的金銀首飾,為國家補充外匯和黃金儲備。該倡議很快風行全韓國,約350萬人參與其中,佔當時韓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家庭主婦拿出結婚戒指,運動員們捐出金牌和獎盃。短短兩個月,韓國民眾捐出了227噸黃金製品,價值逾21億美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