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健康挑戰/濫用抗生素成災 致死率高過愛滋

時間:2022-01-21 04:25:16來源:大公报

  【大公報訊】綜合《衛報》、路透社、BBC報道:抗生素自20世紀初期被發現以來,迅速成為人類對抗病毒不可或缺的藥物,但數十年間抗生素類藥物遭濫用,令抗生素耐藥性(AMR)成為威脅人類、動物健康和環境衞生的全球健康問題。知名醫學期刊《刺針》19日刊登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逾120萬人因抗生素耐藥性喪命,比愛滋病或瘧疾的死亡人數更高。專家指出,過去兩年人們重點一直放在新冠疫情上,但抗生素耐藥性是一項「長期挑戰」。

  抗生素可預防或治療因細菌感染而導致的疾病,最早被發現的是青黴素(1929年)。二戰期間,青黴素被製成抑制細菌感染的藥品,器官移植等重大手術也因抗生素得以順利進行,抗生素因此被譽為「20世紀醫學界最偉大的發明」。但抗生素的便利性直接令藥物在數十年間濫用,細菌迅速進化為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細菌」,導致每年無數人受感染但因「無藥可醫」喪命。

  19日,醫學期刊《刺針》刊出《抗生素耐藥性全球研究》,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根據204個國家或地區逾4.7億份病歷數據,估計2019年有127萬人直接死於抗生素耐藥性(AMR),另有約495萬人的死因與之相關。相較之下,同年愛滋病與瘧疾分別導致86萬人和64萬人喪命。

  5歲以下幼童死亡佔1/5

  研究顯示,AMR雖對所有年齡層都構成威脅,但兒童免疫力較低、風險特別高,多達1/5死亡個案為5歲以下幼童。在區域分布上,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所受影響最大,每十萬人中分別有24人及22人死亡。高收入國家的死亡率約為一半,每10萬人中有13人因此死亡。研究人員指出,抗生素不當使用、衞生條件差、劣質藥品廣泛流通,都令貧困地區的情況惡化。

  從感染部位來看,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血液感染引發的敗血症和腹腔感染最為常見。另外,報告所研究的23種細菌中,僅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等6種就直接導致近百萬人死亡。

  研究的共同作者、華盛頓大學學者莫瑞表示,這些新數據揭示了全球抗生素耐藥性的真實規模,全球必須立即採取行動。此前,醫學界預測至2050年,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抗生素耐藥性,但現實是這一時間節點恐將很快達到。世界衞生組織(WHO)去年警告,正在開發的43種抗生素或最近批准的藥物,都不足以應對耐藥性問題。

  新冠疫情期間濫用抗生素更嚴重

  全球多個地區最近都曾出現「超級細菌」個案,如何應對成為共同挑戰。巴西近年多次出現「超級細菌」個案,已導致數十人死亡。2016年5月,美國更發現首宗罕見的「無敵細菌」個案,令現階段所有抗生素都不起作用。在香港地區,每年約有700人死於耐藥性惡菌。

  在新冠疫情期間,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更為突出。去年11月,泛美衞生組織(PAHO)發現,阿根廷、烏拉圭、厄瓜多爾等美洲國家的耐藥性感染病例仍激增。在醫院外,治療寄生蟲病的伊維菌素和抗瘧疾藥物氯喹被大量使用;部分地區醫院內,有90%到100%的新冠住院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卻只有7%的患者出現需要用到這些藥物的續發性感染。英國衞生官員警告,抗生素耐藥性有可能緊隨新冠之後成為「隱性大流行」。

  雖然專家呼籲各國應優化抗生素應用、監測和控制感染,並要求藥廠加緊開發新的抗生素,但由於抗生素的利潤通常比其他藥物要低得多,而且必須限制使用以保持有效性,藥廠往往不願投入精力研發生產。匹茲堡大學醫學教授克蘭西認為,過去數十年間以青黴素─盤尼西林類(penicillin)藥物為主的傳統抗生素已經行不通,如今對付AMR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新的治療方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