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化學獎/研發「基因剪刀」 兩女傑享化學諾獎

時間:2020-10-08 04:24:20來源:大公報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新華社、BBC報道: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於7日揭曉,兩名歐美女科學家折桂,分別是法國的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的珍妮弗.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兩位「教母級」學者對基因編輯領域作出的貢獻,兩人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870萬港元)獎金。諾貝爾獎委員會形容,「基因剪刀」對生命科學研究作出突破性貢獻,甚至可重寫「生命密碼」,影響深遠。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兩位獲獎者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即「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過去想了解生命體的內部運作原理,往往需要修改細胞基因,但此舉曾是一項耗時、有時甚至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基於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並有望更改某些生物的生命周期。

  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古斯塔夫松說:「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突破性影響,有助於研發新的癌症療法,並可能使治愈遺傳性疾病成為現實。」

  基因技術仍存倫理爭議

  沙爾龐捷在研究一種對人類危害巨大的細菌──化膿性鏈球菌時,發現了一種未知的分子tracrRNA,並證明tracrRNA是細菌免疫系統CRISPR/Cas的一部分,它可通過切割病毒的DNA解除病毒的危害,並將片段儲存在「資料庫」中獲得免疫力。2011年,沙爾龐捷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同年她與另一位得獎者、主力研究RNA的生物化學家道德納合作。2012年,兩人成功在試管中重建具有上述切割功能的細菌「基因剪刀」,並簡化分子組成以便使用。研究人員可通過它精準剪斷目標DNA、重寫「生命編碼」。

  基因剪刀面世短短八年,已得到廣泛應用。通過該工具,植物研究人員已經能夠開發出抵禦細菌、害蟲和乾旱的作物。在醫學方面,新癌症療法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治愈遺傳性疾病也將有望實現。在新冠疫情期間,印度科學家亦使用該技術檢測新冠病毒,據報CRISPR技術會在其中搜尋並鎖定一組帶有新冠病毒特質的基因,並在試紙上顯示結果。

  不過,基因技術現今仍存極大爭議。2018年11月,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帶領團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令一對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的嬰兒誕生,引發倫理道德爭論。瑞典皇家科學院稱,這把「基因剪刀」在很多方面為人類帶來巨大貢獻,但警告使用時須慎之又慎。

   華裔科學家亦有重要貢獻

  諾貝爾化學獎從1901年起共頒發111次,共有5名女性獲獎,這也是首次由兩名女性科學家分享化學諾獎,開創歷史。51歲的沙爾龐捷在發布會的電話連線中說,「雖然許多人說我會獲獎,但當這件事發生的時候,我還是非常驚訝,甚至覺得它不是真的。」當被問及兩位女性獲獎的意義時,沙爾龐捷指,她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名科學家,但也坦言「希望能激勵想走科學道路的年輕女孩們」。她還強調,基因剪刀技術有可能在將來開發出擊敗細菌的療法。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道德納對美聯社表示,「我最大的希望是它(基因剪刀)能發現生物學新奧秘並造福人類。

  另外,華裔科學家張鋒也對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作出重要貢獻,但其此次與諾獎失之交臂。張鋒為首個用「基因剪刀」編輯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的科學家,並獲得將CRISPR/Cas9技術用於真核細胞基因編輯專利。道德納所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多次向國家專利局提出申訴,希望重新審定「基因剪刀」的發明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