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誰來制止美國降下的對華經濟「鐵幕」

時間:2019-05-19 03:18:08來源:大公報

  文丨周德武

  這兩周來,中美緊張關係因貿易戰急劇升溫,而特朗普簽署旨在封堵華為公司的總統行政令,更是將雙邊貿易戰迅速升級為科技大戰,中美之間的巨大經濟鐵幕正徐徐降下。

  特朗普寧願讓美國的供應商損失數百億,也要切斷華為的供應鏈,這就不是算經濟帳的問題,而是要命不要錢的政治戰略問題,與特朗普在商言商或在政言商的傳統做法有着本質的區別。一些輿論認為,美對華政策全面轉向的重要原因是特朗普正被周圍一批極右翼分子所「綁架」。以博爾頓、蓬佩奧、納瓦羅、萊特希澤為首的華盛頓「四人幫」正全面主導着美對華事務,以實現本世紀之初就規劃好、卻沒有機會推進的遏華戰略。事態的發展正越來越偏離特朗普的初衷,包括這夥人對伊朗政策的設計,正一步步毀掉特朗普當一位「建設總統」的夢想。

  近兩年來,學界不斷渲染中美衝突不可避免論,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說」名噪一時,為中美衝突製造輿論和理論基礎,而當下中美迅速升級的緊張關係,反過來驗證了此學說的「正確性」,一道偽命題變成了一道「自我實現」的真命題。通讀《注定一戰》一書,艾利森列舉了16個大國衝突經典案例,其中以戰爭方式解決的高達12起,而只有4起以非戰爭方式解決。言下之意,大國之爭的衝突概率要遠大於和平方式。但書中沒有細談的是,他列舉的案例時間跨度達400年,而過去100年間就有3起是以和平方式解決,這是否說明,隨着時間的推移,人類正變得更加理性呢?其實,自核武器誕生以來,大國間發生直接戰爭的概率為零,而這些被作者有意忽略了。正因為如此,筆者認為,過度宣揚修昔底德陷阱,其實質是宣揚歷史宿命論,充滿了歷史的惰性思維。如果小概論的歷史事件被誇大為大概率的歷史重複,那麼政治家的作用及外交家們的主觀能動性又體現在哪裏?

  中美關係歷經幾代人的努力恢復到常態,來之不易,現在卻被極右翼勢力所劫持,扔掉了經貿這塊壓艙石,中美關係變得風雨飄搖。擔任過中美建交談判的美方翻譯傅立民先生感嘆,「在誰是美國敵人的問題上,美國過早地結束了這場辯論」。萊特希澤作為美方談判代表,念念不忘上個世紀80年代與日本談判的勝利場景。但是中國畢竟不是日本,把當年的經驗複製到中國,必然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就歷史而言,美國的確積累了不少打敗老二的經驗,學界也喜歡拿蘇聯與日本作為例子。這兩年流傳甚廣的例子就是60%理論。聲稱這兩個國家都是在國內生產總值達到美國的60%左右遭到了美國的無情狙擊,當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也處於這個節點上,完全符合上述模型。其實,1985年美國迫使日本簽訂廣場協定的時候,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是1.3845萬億美元,而美國是4.346萬億美元,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有美國的30%左右。以蘇聯為例,美蘇爭霸的起點是1946年,當「鐵幕」降下的時候,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的60%,如果按照蘇聯是美國的60%來計算,豈不成了美蘇兩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96%?翻看美蘇爭霸史,冷戰高潮的70年代,美國出台了全面打壓蘇聯的「成本強加戰略」,對其開展從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輿論等全方位的打擊。據有關經濟史料記載,1970年蘇聯GDP是4334億美元,而美國高達9400億美元;1975年雙邊在第三世界劍拔弩張的時候,美國達到16889億美元,蘇聯只有6859億美元;而蘇聯入侵阿富汗的1979年,其國內生產總值為9016億美元,而美國則高達26321億美元,只是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4%左右,可見,60%理論是值得商榷的。

  其實,美蘇之間的爭奪與國內生產總值多少沒有直接關係,更多的是意識形態之爭。如果說一戰的匆忙結束是出於對蘇維埃新政權的恐慌,那麼冷戰的開始則緣於對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發展壯大的恐懼。而美日之爭更是無關意識形態。日本技術後來居上,大有「爭做世界第一」的架勢,美國出現了「日本購買美國」的恐慌,這一切深深刺激了美國。忘乎所以的日本包圍在房地產和股市的雙重泡沫中,而廣場協定成為壓死日本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退一步說,即使一些人堅持美國的打壓與國內生產總值有關,那這兩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只及美國的30%上下。而如今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美國63%,正接近「黃金分割線」,這比當年蘇聯與日本高出一個級差。在如此高的發展水準上,美國打敗這樣的對手,歷史還沒有先例。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抗壓能力完全超出美國的想像。美國當年有1億多中產階級人口,能夠成為全世界的經濟引擎,更何況中國中產階級人數正越過3億的水平線。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消費主義的時代正在到來,中國市場的巨大磁場定將吸來世界上的所有鐵釘,這就是中國不怕打的底氣。世界輿論認為,中美貿易戰是中美雙方領導人之間意志力的比拼,更是對中國人民意志力的測試。

  大象打架,草地遭殃。英國外交大臣侯俊偉5月14日在倫敦表示,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趨勢不可阻擋,「即使我們想,也無力阻止中國的發展」。而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早就說過,誰也無法阻擋中國的崛起。現任外長維文於5月15日在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場研討會上說,將中國視為必須遏制的對手是行不通的,對於我們這些夾在中間的國家,特別是小國,不希望被迫作出招人恨的選擇。我們希望中美雙方進行「建設性競爭」。瘋狂的美國政客真應該聽一聽盟友的聲音,否則被孤立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