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瑞合璧英譯 釋江湖快意恩仇

時間:2018-10-31 03:17:32來源:大公報

  圖:《射鵰英雄傳》英譯本譯者郝玉青(左)  中央社

  【大公報訊】綜合報道:《射鵰英雄傳》英譯本譯者、80後瑞典姑娘郝玉青在《射鵰》首卷導言中寫道,「許多人都認為,金庸的世界對英語讀者而言太過異國、太中國,不可能翻譯」,但她認為,若不把金庸的作品翻譯出來,才是最大的損失。她深知金大俠的地位,因此「懷着一顆謙卑的心」在翻譯。

  郝玉青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中文專業、台灣師範大學語言中心學習深造,後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讀中國文學和歷史。在台灣留學期間,好友推薦她讀金庸。郝玉青接觸的第一本作品是《鹿鼎記》,讓她愛不釋手。

  郝玉青很早開始翻譯中國文學,而金庸筆下的江湖武俠世界的快意恩仇,是她迄今為止最難的一次挑戰。《射鵰》首卷前後花了六年時間才付梓。郝玉青表示,她的翻譯不追求「字字對應」的準確,而是更注重通順易懂,希望達到「就像金庸在和讀者用英文講話」的效果,「最糟糕的是你把每個字都翻譯準確了,但譯作讀起來卻毫無生趣可言,這就完全喪失了文學翻譯的意義。」

  就書名對「鵰」的譯法上,郝玉青用了西方人熟悉的「Condor」(禿鷲),而非「Eagle」(鷹)。郝玉青在書中採用音譯加意譯的方法詮釋招式,如九陰白骨爪就譯作「Nine Yin Skeleton Claw」。至於角色,郝玉青部分選擇音譯,部分選擇意譯,例如「郭靖」直接用拼音「Guo Jing」,「梅超風」和「陳玄風」成了「Cyclone Mei」和「Hurricane Chen」。

  翻譯《射鵰》時,郝玉青還有另一個夥伴,香港長大、畢業於倫敦大學藝術史系的80後廣州女孩張菁。後者負責《射鵰》第二卷的翻譯,明年1月出版。為了更好地翻譯招式,張菁報了太極班。在她看來,金式「專有名詞」不是最困難的,最頭疼的是讓外國人領悟到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