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下圖:台軍士兵在帳篷下或太陽傘下進行軍事訓練,被轟不能吃苦。右圖:台軍兩棲特戰隊曾在室內游泳池演練水上突擊,成為外界笑柄。\網絡圖片
韓媒日前一篇報道指出,台軍紀律鬆懈、武器裝備過時,且台灣大多數的「草莓兵」素質糟糕。該報道引起台灣社會輿論熱議,台網友直言「這是實話實說」,而台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則回應稱,台軍正陸續籌購新式裝備,交運到位就會陸續淘汰舊式武器。
島內有民眾指出,台軍紀律鬆散、人心渙散,主是要因為不想為「台獨」而戰。兩岸關係原本和平融洽,就是民進黨上台後破壞兩岸關係,才導致台海局勢緊張。這個爛攤子應該由民進黨自己來收拾,台灣民眾是不會給「台獨」當炮灰的。
【大公報訊】綜合台媒報道:韓國《東亞日報》日前刊載了一篇文章,文章稱,台軍裝備老舊、過時,台陸軍炮兵的主要武器是M114和M101牽引榴彈炮,歷史可追溯至二戰時期,而台海軍主力艦艇之一的 「濟陽」級護衛艦,本是美國海軍1960年代建造的舊式裝備,後被其以二手艦形式引進。
「大多數(台軍)士兵的素質也非常糟糕。」文章指出,這些「草莓兵」缺乏獨立性,只要受到外部刺激,就會像草莓一樣脆弱。而今年7月舉行的「漢光演習」,就清楚地揭露了台軍的不佳表現。在台當局公布的作戰訓練視頻中,大多數人的握槍和開槍動作不夠標準,在周邊防禦、隱蔽和掩護方面的熟練程度也嚴重不足。
對此,有台媒直言「被看不起」,台灣網友則表示,「雖然對韓國智庫的批評感到有些不悅,但確實講的是事實。」有台灣網友還調侃,「你們(韓國)的(武器裝備)比較新,我們(台灣地區)的(武器裝備)比較貴,『各有所長』。」還有台灣網友猜測,台當局這是在利用外媒的反面報道,目的是增加防務預算。
台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14日回應稱,台軍按照「聯合作戰計劃」以及「建軍四大面向」,也就是有關「不對稱戰力」、提升「防衛韌性及後備戰力」,以及厚植「灰色地帶應處能量」,陸續籌獲新式裝備,等交運到位後,就會陸續淘汰舊式裝備,提升戰力,總體提升「聯合作戰能力」。
美媒嘲台灣軍演像「表演」
其實,說「實話」的不止韓媒。2021年,《華爾街日報》刊文質疑台軍戰鬥力,稱台軍缺乏訓練、士氣低落。2023年,BBC報道指出,台陸軍有不少裝備相對「過時」。今年8月,美國《外交家》雜誌刊文指出,台灣社會尚未做好戰爭準備,台軍「漢光演習」更像一場「表演」。
雖然台當局不斷加大對美軍購,但買來的都是「古董武器」,還存在延交問題。據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統計,截至2025年6月,美國尚未交付台灣的武器總額超過200億美元。台當局還遭遇了抬價欺詐情況,2024年,美國軍火巨頭雷神公司售台武器被爆抬價,2025年7月,台審計部門坦言,雖然台灣多付的1.62億美元已追回,但在對美軍購方面,台灣仍蒙受多項損失。
台當局自製武器方面也頻頻卡關。「海鯤號」是台海軍首艘自行建造的常規潛艇,民進黨當局曾宣稱其性能媲美日本先進潛艇,原計劃於9月完成海上測試,並需按照合約11月交付。10月13日,顧立雄受訪時承認,「想要在11月完成(交艦),確實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新兵徵不夠,老兵留不住」
另據大公報記者蘇榕蓉報道:台北青年徐澤偉表示,台灣軍隊被戲稱為「草莓兵」的確是實話實說。在2025年台軍演習中,因高溫中暑的士兵人數創紀錄,暴露出台軍體能與意志的雙重短板。民進黨當局也陷入「新兵徵不夠,老兵留不住」的窘境,根源在於其「以武拒統」政策不得人心。
徐澤偉表示,如今島內青年普遍存在「不願意替『台獨』送死」的心理。當前兩岸局勢日益緊張,解放軍常態化演訓形成威懾力,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清醒認識到「台獨」意味着戰爭,認為兩岸血脈相連,早日團圓才是正道。
新北市民楊珠珺表示,多數台灣民眾認為,希望兩岸統一以避免戰爭,甚至有民眾因兩岸關係緊張考慮購買外幣避險。台灣民眾不願意當兵,是不願意當「台獨」炮灰。只有和平統一才是正道,台灣年輕人才能安心去追求自己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