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前後,兩岸都很忙。大陸方面忙着發展高科技,其研發的低成本高水準的AI產品DeepSeek R1橫空出世、驚艷全球。台灣方面則忙着搞政治鬥爭,民進黨掀起的大罷免鬧得沸沸揚揚、雞犬不寧。正如島內媒體指出,兩岸之間至少在AI領域的技術發展差距日益增大,但台灣朝野對此茫然不覺。台灣的政治震盪與社會撕裂必將日甚一日,多數民眾生活及企業經營備受政治干擾。
早在春節前,民進黨就已經策劃「大罷免」,目標是罷免41位國民黨「區域立委」。這顯然是一種野蠻行徑。一般來說,「立委」若是有失職之舉,選民可發起罷免,重新另選,但民進黨一次就要對41位國民黨「立委」發起罷免,根本不合常理。
過去八年民進黨既掌握執政權,又是立法機構第一大黨,仗着「立委」人數優勢,可以通過任何它想通過的法案、阻擋任何不合它心意的法案,國民黨等在野黨毫無還擊之力。然而,去年1月「立委」選舉,民進黨失去了立法機構第一大黨的位置,只獲得51席,而贏得52席「立委」的國民黨則成為立法機構龍頭,而且2席無黨籍「立委」也是藍營人士,至於民眾黨,因認為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案是受到民進黨當局「政治追殺」,所以其8席「立委」當然不會站在民進黨那邊。由此可見,國民黨等在野勢力在立法機構佔了較大的優勢,可通過各項法案對民進黨當局進行嚴格監督。上月國民黨、民眾黨審查民進黨當局總預算案,雖然刪除了2千多億元(新台幣)不合理的預算,剩下的3萬多億元預算仍創新高,但過去八年在立法機構橫行霸道慣了的民進黨豈會乖乖就範?加之去年國民黨、民眾黨聯合推動改革法案,擴大立法機構對民進黨當局的監督,正正戳中民進黨當局的「死穴」。正是「新仇」加「舊恨」,民進黨遂發起罷免國民黨「立委」的行動,以圖重新選舉、增加民進黨的「立委」席次,企圖再次掌控立法權。
目前島內立法機構共有113席「立委」,民進黨有51席「立委」,若要掌控立法權,成為立法機構第一大黨,必須要有57席「立委」,換言之,民進黨要再取得6席「立委」,難度不小,所以民進黨採取「大包圍」的策略,盡可能罷免較多的國民黨「立委」,爭取在重選中能獲得較多的「立委」席次。據說,春節假期結束後,近20個親綠團體已向「中選會」遞交了罷免34名國民黨「立委」的提議案。民進黨看似來勢洶洶,但這只是第1階段的提議,提議人數僅需原選區選舉人總數1%以上。這不難達到。第2階段「連署」則頗具挑戰:連署人數需有原選區選舉人總數10%以上,且連署人不得與第1階段提議人重複。過了這個門檻,才到最後階段的投票,有效同意票數須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4以上,即通過罷免案。由此可見,民進黨為了達到罷免目標,接下來數月必定進行大規模的政治動員和造勢。
大陸「拚經濟」,台灣「拚政治」,高低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