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台金融界憂失ECFA損競爭力

時間:2023-09-27 04:02:59來源:大公报

  圖:兩岸經合有助台灣經濟發展。圖為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吸引不少台商參展。\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道:台灣地區「中央銀行」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下調台灣今年經濟增長率,跌破1.5%,並提醒未來不確定因素眾多,除了歐美緊縮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更須留意大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後續,如果因而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恐傷台灣出口競爭力。兩岸專家指出,民進黨當局上台後肆意破壞兩岸關係,阻撓兩岸經濟合作,嚇走外資,如果連ECFA也沒有了,則意味着台貨進入大陸要交較高的關稅,競爭力大大下降。

  台灣「中央銀行」日前舉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同時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下調今年台灣經濟增長率至1.46%,遠比「主計總處」的1.61%,以及各主要智庫及研究機構更加保守。

  根據「央行」報告,今年台灣出口、投資均不如預期,拖累經濟增長步伐,不過第四季將開始好轉,且明年優於今年。

  雖然經濟展望有望在年底轉好,但「央行」點出影響台灣經濟的四大不確定因素。第一便是歐美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產生外溢效應,抑制終端需求。第二是大陸經濟的復甦情況,將影響台灣出口。之外,大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結果,恐關係ECFA能否持續。

  如果ECFA中止,將衝擊台灣石化、機械、汽車零組件等產業的出口競爭力,進而影響未來經濟增長動能。

  第三是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全球經濟零碎化的不確定性。美國對華科技封鎖打壓持續,除了影響供應鏈生產效率,造成企業成本上升,經營環境也隨之改變。「央行」擔心,台灣企業為了減緩地緣政治風險衝擊,可能透過分散投資等方式,減少在台投資與生產活動,恐影響未來台灣出口與民間投資。

  最後一個不確定因素,是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風險。全球極端氣候頻率增多,加上俄烏衝突持續,將影響糧食、能源、礦物等大宗商品供應,進而增加通脹壓力。

  民進黨「去中」加速經濟「空洞化」

  另據大公報記者蘇榕蓉報道:北京科技大學學者溫天鵬向大公報表示,台灣經濟增長率再創新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台灣經濟本身就具有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突出表現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無力、內部需求疲弱及經濟「空洞化」加速等方面。近年來由於全球需求持續疲弱,而台灣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台灣出口和民間投資,造成原有的經濟結構性問題更加嚴重。

  溫天鵬表示,在此不利背景下,一方面,民進黨當局選擇對抗大陸,外資擔心台灣當局「以武謀獨」可能造成地緣政治風險,而不敢投資台灣,島內的一些大企業也因擔心台海發生戰爭而選擇撤離台灣,最終導致大量資金逃離台灣,進一步惡化了台灣的投資環境。如果民進黨當局繼續「反中」、「脫鈎」,台灣經濟衰退趨勢恐難以避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