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同根同源/千年古城 承載閩台文化源流

時間:2021-08-02 04:24:01來源:大公报

  圖:漳州古城的台灣路古色古香。

  有1300多年歷史的漳州,是閩南文化重要發祥地和台胞主要祖籍地,兩地有着共同的文化習俗與民間信仰,文化交流積澱深厚。近年來,漳州古城歷經保護和開發,逐步成為集文化、旅遊、生活與創業為一體的文化旅遊綜合體,「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台僑緣」特色愈發突顯。眾多台胞台企相繼登陸,續寫兩岸情緣。\大公報記者 蔣煌基(圖、文)

  台灣五大望族中的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祖先都在漳州。據記載,甲午戰爭後,許多台胞不甘當亡國奴,內渡大陸。坐落於如今漳州古城新華西路官橋頂東側人委巷裏的宮保第,當時成為漳州台胞的「接待站」。

  漳州宮保第與台中宮保第皆為清朝水陸提督林文察專祠。台商林振源說,「宮保第是我國現存僅有的一祠駐兩岸格局的珍貴御賜宮邸建築,希望漳州宮保第的重建,能讓更多台灣人找到回家的路。」

  與近年大陸其他地方特意營造的台灣風情不同,漳州本就是絕大部分台灣人的原鄉,建築、風俗、生活、語言等幾乎一致。

  台灣路書寫台海淵源

  漳州宮保第位於漳州古城的西北角。去年,漳州宮保第遺址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立柱上有兩副對聯,一副刻着:「碧血灑沙場,千古河山留正氣。丹題煥華表,一門俎豆肅明禋。」又一副寫着:「異數褒忠社氣,擎海天一柱。中興翊運大名,壽河岳千年。」

  記者在探尋漳州宮保第遺址時意外去到正在修整的漳州古城。一條東西走向的台灣路,居中橫切了漳州古城核心區域。電影《雲水謠》由兩岸三地影視公司和演員合拍。影片內的台灣市景,便在台灣路拍攝。徜徉在台灣路的青石板路上,一個個獨具歷史氣息的沿街老字號店舖招牌映入眼簾:天益壽藥店、萬圓錢莊、至人藥房、商務印書館代理處……在漳州的台商說,漳州台灣路和台南的不少舊街道很像。

  據說台灣路是原漳州府衙前的橫街,記者詢問了台灣路上的數位老者,皆稱他們自小就只知該街為台灣路。老者們也說,這裏一直匯聚着各種閩南小吃,也有講古場、戲台,木偶戲、薌劇輪番上演,慰藉兩岸鄉親。如今,台灣路成為當地對台對外文化交流陣地。一撥又一撥的台胞赴此遊覽,同根同源的歷史文化得到印證。有人說,台灣路是研究閩南建築史、漳台文化親緣史和中外商業交流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古城訴說家國情懷

  漳州古城內,巷陌老屋、民居宗祠,風格、規制與台灣相同,不僅彰顯兩地歷史淵源、血脈親情,一條條看似普通的老街,更訴說着兩岸家國情懷。漳州宮保第原址往南數十米的振成巷內,就是「公車上書」第一人汪春源故居。院外紅磚斑駁,與怒放的三角梅互為相映。院內有一座持卷銅像,整體建築為典型閩南院落。工作人員介紹,汪春源為台灣安平人,祖籍漳州。1895年清朝簽訂《馬關條約》,時年25歲的汪春源等台灣舉子,聯名向都察院上書,反對將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汪春源書中寫道:「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台灣淪日後,汪春源恥為亡國奴,舉家返回祖籍地,居於振成巷。

  在汪春源故居附近一所木偶學校內,坐落着漳州全體林氏合建的林氏宗祠。相比周邊,林氏宗祠顯得更為恢弘。宗祠前後進已廢,僅存中進四方正殿,殿內石柱的紅色大字是宣傳毛澤東思想的標語。

  林振源向記者介紹,從漳州遷台的霧峰林家,從林文察到林祖密,祖孫三代都懷有濃厚的愛國情懷。台灣被日本佔據後,1913年林祖密註銷日本籍,成為辛亥革命後第一個恢復中國國籍的台胞,林祖密也因此被抄沒台灣家產。林祖密一生追隨孫中山,曾被任命為「閩南軍司令」。

  弘揚祖地文化促融合

  漳州市政府曾表示,漳州將繼續弘揚祖地文化。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漳州有基礎、有條件,更有責任。

  福建省委書記尹力也期許漳州圍繞兩岸「新四通」和在造福台胞的基礎上,運用漳州與台灣深厚的歷史淵源以「情」促合,在推進產業深度融合、優化台胞台企服務、加強基層交流交往等方面聚焦發力、率先突破,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做出更大貢獻。

  對於兩岸融合,來自台灣彰化的林毓峰兩年前娶了漳州新娘,笑稱以自己的方式「開始了兩岸之間的融合」,「我在漳州成了家,更願意在漳州扎根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