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日公布的兩份關於台軍軍機墜毀原因的調查報告值得關注:一份是上周由台灣「空軍司令部」公布的,指上月2日黑鷹直升機失事的原因初步判定天氣不佳及機師駕駛操作不當而釀禍,對「空軍司令」等5人進行懲處;另一份則由台當局「監察院」公布,發現2018年6月空軍F-16戰機發生撞山意外是因為相關人員輕忽任務事前整備及對地障認知錯誤,完全是人禍,5名涉事軍人被彈劾。由此不難發現,這兩起軍機墜毀的重大事故均涉及人為因素,即相關人員技術訓練出現嚴重缺失,以致一再發生憾事,造成人命傷亡。尤其黑鷹直升機成軍服役才三個月即發生墜山意外,導致台軍「參謀總長」等8名高官罹難,是台軍無可挽回的損失。
台灣黑鷹直升機因人為因素而肇事並非首次。2018年2月5日深夜,一架黑鷹直升機在外島蘭嶼接送病人到台灣本島醫治時,在蘭嶼機場起飛約81秒即落海,造成包括病人在內的6人死亡。事後調查發現,失事原因主要是機師操作不當。調查報告指出,直升機於夜間、風向不定的情況下,機師未能使用適當起飛模式起飛,於起飛過程中也未能維持安全之爬升姿態及速度、且遭遇亂流時未能即時判讀高度及速度之變化而採行正確的修正操作,最後於低高度狀況下,推機頭改正過低的空速時,因未注意當時高度且使用過當馬力,致造成直升機於可操控狀態下墜海。此外,調查機關還發現台軍未能完整規劃相關飛航組員的訓練,影響機組人員的資格能力及飛航安全;而且模擬機的訓練時數不足,影響飛航組員對相關係統的熟悉程度。然而,一年之後,黑鷹直升機發生更嚴重的墜毀事故,可見台軍對2018年的失事報告並沒有加以重視,機師的駕駛技術仍存在重大缺陷。
2018年6月台軍「漢光演習」的F-16戰機撞山意外同樣涉及人為操作缺失。根據台「監察院」調查報告顯示,5名相關人員不知「全程不得低於絕對高度2000呎」安全規定,以致F-16戰機的機師呼叫「受雲層影響請求爬高」時遲遲未能獲准爬高,導致撞山失事。
島內空軍除了訓練不足的問題,還存在機師人數不夠的弊端。據說,台灣空軍飛行員的「座艙比」長期偏低,大約只有1:1.33左右,即每架戰機只有1.33位飛行員,遠低於美國的1:2至1:2.5。但台當局去年仍向美國購買了66架F-16C/D戰機,未來台軍「有機無人」的問題將更加明顯。此外,F-16C/D雖然可執行長距離滲透攻擊任務,但台島周邊缺乏足夠的訓練空間與訓練空域;再加上台灣空軍的訓練長期以空防為主,長距離對地攻擊戰術與訓練課目相對缺乏。這些都增加了飛行員駕駛新戰機的風險。
上月造成8人死亡的黑鷹直升機事故是台軍慘痛的教訓。倘若台當局無法改善軍人素質及加強訓練,恐怕這樣的意外不會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