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採訪手記/居家健康護理 成為現實

時間:2025-11-28 08:14:05來源:大公报

  智慧手錶、血氧儀、智慧溫度計等電子健康監測設備日漸普及,隨着AI技術發展,疾病預防方式正從經驗預防轉向精細化、實時化的數據監測預防。

  記者在今年初的新風天域集團啟動禮上,有幸聽得醫療行業的專家們探討AI在2030年的醫療行業的發展情況。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教授在會上大膽預測,未來五到十年,50%至70%的疾病可在家中診斷和治療。他強調,醫務人員需將精準醫學知識賦能AI大模型,推動AI醫療落地與成熟。

  新風醫療首席技術官邱慧在會上分享道:「對於我們的用戶來說,五年之後,每個人可能都會擁有自己的一個家庭醫生。」她表示,現有健康監測設備能收集睡眠、血氧、心率等數據,協助醫生更準確診斷及評估健康風險。未來在AI助力下,醫療服務將覆蓋「預防─就診─康復」全過程,提供更精準、個人化的健康管理。

  邱慧同時亦指出,AI並非取代醫生,而是將其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從而更專注於病患的同理心關懷與高階醫療決策。

  今次記者採訪港大何教授,了解到Vitogram®的服務是只需用手提電話聽心跳就可以顯示出你的心率,起初體驗時都感到不太真實,但隨後又不得不感嘆:這或許也是AI家庭醫生的雛形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