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善導會騰出位於大埔船灣的過渡性房屋「善樓」,供災民安頓之用。截至晚上10時,已有超過120名災民入住。\大公報記者伍軒沛攝
大埔宏福苑一場大火,將超過4000人的家園燒成灰燼。原本安居樂業的居民,一夜間成了無家可歸的災民,如何安頓他們,成了政府急需處理的事。有營辦過渡性房屋的善導會昨日得知火災情況後,立刻聯繫政府,並騰出位於大埔船灣的過渡性房屋「善樓」,供災民安頓之用。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截至晚上10時,已有超過120名災民入住。該會又立刻安排社工及心理學家,逐一探訪住戶,安頓情緒。她說,「很多附近的居民紛紛自發將物資送過來,我們也很感動,希望這場災難能夠早日過去。」
聯繫醫管局提供緊急藥物
宏福苑的大批災民昨日被安置到各社區會堂、學校等臨時庇護中心。李淑慧表示,見火勢越燒越猛烈,昨日傍晚主動聯繫政府,政府反應相當迅速,半小時內便組建了由民政處、關愛隊、房屋局、善道會組成的工作群,立刻開始商量物資、房間、救援安排及義工籌備。
為了能夠盡量安置災民,「善樓」幾乎將能用的房間全數用了,數小時內騰出160間房,足以容納500名災民暫住。昨晚9時,第一批災民到達,各部門就馬不停蹄地工作。大公報記者在現場觀察,一批又一批的災民不斷抵達「善樓」,現場的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有人負責帶路,有人負責安撫情緒,有人為災民住宿需到處奔走,「有人逃出來時沒有帶藥物,需要幫忙!」「有能靠背的椅子嗎?有個婆婆需要!」「一會兒又有人來了,大家準備好!」
「由於一切都發生得太突然,很多災民根本沒有任何準備,我們需要提供幫助,例如藥物。」善導會營運及服務經理李燕紅表示,經聯繫醫管局,可協助受災人士獲取應急藥物,只要帶人到醫院,立刻就能拿到藥物。
大公報記者在現場觀察,災民們抵達「善樓」時,很多人一臉茫然,有人情緒激動,一路走一路飲泣。「善樓」安排了大量社工和心理學家,逐一探訪入住災民,希望為他們提供情緒輔導。直到晚上約10時,善樓已入住了40間房,收納了超過120名災民。
附近街坊自發支援物資
李淑慧表示,後續仍有數之不盡的工作需要進行,例如協調受災人士在轉換居住地點後的返工返學的交通事宜。至於長遠要如何安置災民,她表示需要與民政事務局、房屋局進一步溝通確定。
「大批災民需要入住,物資短缺亦成了一大難題,但附近的居民、街坊紛紛自發拿着物資過來,讓人感動!」大埔區關愛隊船灣小區隊長陳舜瑜一面拿着外賣飯盒狼吞虎嚥,一面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
昨日突然發生大火,陳舜瑜立刻開始召集工作,並趕往現場接觸居民,協助他們到社區中心避難及疏散工作。當知道災民暫時安頓到「善樓」後,她又馬不停蹄來到「善樓」協助安排工作。關愛隊一呼百應,僅僅數小時,就已有近70名義工參與支援,「看着大家痛失家園,情緒激動,我們也很痛心。只能盡我們所能,以最短的時間召集最多的人手和物資,為他們帶來一些幫助。」
「下一批災民準備來了!」未來得及多聊幾句,陳舜瑜就立刻放下飯盒,往大門口去了。\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黃釔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