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消委會建議獸醫報價時,應詳細講解各種可採取的治療方案和估計費用。
市民在寵物接受註冊獸醫服務後,若認為該獸醫在專業方面有任何不妥當的地方,可向獸醫管理局投訴,局方分析醫療事故經過及醫療紀錄,經過初步調查,再決定是否需要轉介研訊委員會處理。獸醫管理局過去五年累計接獲244宗投訴,接獲並已完成處理的個案,平均需時約七個月,當中只有約21宗(即8.6%),最終獲轉介研訊委員會處理。
翻查獸醫管理局數據,由2020年至2024年累計收到244宗投訴,當中195宗經初步調查後,被介定為無需轉介研訊委員會,佔全部投訴79.9%,換言之每10宗投訴,就有8宗最終不受理,或投訴人已經透過調解或其他方式解決糾紛。截至今年9月30日,28宗仍在「進行初步調查」階段,積壓投訴個案之中,2022年佔1宗,2023年佔10宗,餘下17宗在2024年接獲,數據反映部分個案,等候超過一年以上,仍未獲轉介至研訊委員會跟進。
獸醫管理局回覆《大公報》查詢,致力不偏不倚地調查每宗投訴個案,由於須執行類似司法職能的工作,局方有責任確保投訴人及被投訴的註冊獸醫同樣得到公平對待,加上處理投訴涉及多個程序,所以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個案調查。
平均需時七個月
局方解釋,管理局秘書處收到投訴人提交書面投訴及法定聲明後,會連同被投訴註冊獸醫的初步回應,一併交由初步調查委員會盡快作出初步調查。如有需要,調委會會就個案尋求專家意見及或要求評論人就投訴提供報告,徹底考慮調查所得的所有證據後,會決定是否將全部或部分投訴事項轉介研訊委員會作紀律研訊。
局方表示,在2022年至2024年所接獲並已完成處理的個案中,平均處理時間約為七個月,由於在安排進行紀律研訊時,研訊日期須配合所有有關人士的時間表,包括研委會三位成員、法律顧問、投訴人、被投訴獸醫、雙方律師及海外專家證人,故在安排上相對繁複及需時。\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