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漁護署推動的首個都市農場,昨日在馬鞍山西沙路花園開幕。右圖:因應市場需求,都市農場生產沙律菜和番茄等本地蔬果。
特區政府推動都市農業發展,引入「現耕現賣」概念,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首個都市農場試驗項目,昨日在馬鞍山西沙路花園開幕,預計本月底正式對外開放。該個都市農場採用機械化無菌及全程室內水耕種植並融入AI技術,根據市場需求,主要生產沙律菜、草莓、番茄等10種蔬果,預計每包售價20多元至40多元(見表)。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推動都市農業,包括在北部都會區規劃階段加入都市農業元素、為業界提供技術和財政支援。政府計劃,預計於2027年落成的天水圍公眾街市、2028年落成的古洞北新發展區街市,在天台設置現代化水耕農場暨攤檔。
大公報記者 肖泓宇(文) 蔡文豪(圖)
「都市農業先導計劃」是《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的其中一項重點措施,都市農業的整體概念是讓農業融入都市,為都市人提供優質新鮮的減碳食物、綠化景觀和現代農耕體驗,同時提升都市生活質素及宜居度。
每日產10公斤 可供應200戶
馬鞍山西沙路花園都市農場是首個都市農場,位於成熟的屋苑社區,毗鄰雅濤居、錦豐苑、頌安邨等多個私人屋苑、居屋與公屋,意味居民可成為購買水耕菜的潛在客源。翻查資料,漁護署去年5月與綠芝園投資有限公司,簽訂馬鞍山西沙路花園「都市農業先導計劃」合約。而昨日公布由金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營運,為期五年。
金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何敬賢昨日表示,都市農場佔地約2000平方呎,每日可生產農產品10公斤,可滿足附近約200戶居民需要。農場主要生產沙律菜,農作物在無菌室內進行培育,達到生產口罩的環境標準,種植過程毋須添加農藥除蟲,確保種植出來的農作物更健康,不用經過清洗程序,可「即摘即食」。
昨日開幕日,現場售賣的蔬菜每包售價20元。大公報記者昨日在現場試食農場生產的牛油生菜,感覺口味清甜,口感細膩綿密,沒有雜味。何敬賢表示,農作物種子經嚴格挑選,來自本港、日本等地。市面有售的沙律菜一般空運到港,都市農場「即摘即食」的優勢就是新鮮。
何敬賢說,農場一半用作種植,另一半用於參觀、教學等用途,未來會向市民及學生開放教育休閒活動,現場了解水耕種植模式,或邀請小學至大專的學生,教學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種植蔬菜,體驗農場運作。
天水圍古洞北街市將開設
街坊陳女士表示,早前聽聞都市農場會有水耕種植,她曾有耕種,除了打算購買蔬菜以外,亦想深入了解都市農場的耕種模式,學習新知識。
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食物)楊碧筠表示,都市農場既可「現耕現賣」新鮮和低碳的優質本地蔬果,亦會舉辦與農業相關的教育活動;讓農業與城市化發展並存,有助提升都市生活的質素和宜居度。天水圍公眾街市和古洞北新發展區街市的天台,將設置現代化水耕農場暨攤檔。
楊碧筠表示,都市農場有效減少碳足跡,建築環保評估協會已將都市農業納入綠建環評認證,作為其中一項綠色建築指標,以鼓勵發展商在私人發展項目中加設都市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