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邵逸夫獎」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120萬美元,本年度頒獎典禮定於10月21日舉行。
2025年度「邵逸夫獎」昨日(27日)公布得獎名單,共4名科學家獲得獎項。其中,天文學獎平均頒予約翰.理察.邦德,以及喬治.艾夫斯塔希歐;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予沃爾夫岡.鮑邁斯特;數學科學獎則頒予深谷賢治。
「邵逸夫獎」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120萬美元,今年為第22屆頒發,頒獎典禮定於本年10月21日(星期二)於香港舉行。\大公報記者 華夢晴
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暨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教授致辭表示,「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每年頒發一次,以表彰在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和數學科學三個科學領域上傑出而影響深遠的科學家,評選不分得獎者的種族、國籍、性別和宗教信仰。楊綱凱透露,「邵逸夫獎」正在考慮於廣義科學領域增設一個新獎項,將適時公布。
新技術革新醫學發展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榮休所長暨科學會員沃爾夫岡.鮑邁斯特,以表彰他對於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cryo-ET)的開創性研發和應用,該三維可視化成像技術使蛋白質、大分子複合物和細胞間隙等生物樣本在自然細胞環境中的存在狀態得以呈現。
邵逸夫獎理事會成員、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醫療系統)胡志遠表示,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對醫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大領域。首先在病毒感染方面,該技術能清晰呈現病毒如何影響細胞內的蛋白,以及和它和其他細胞組成部分的互動出現了什麼問題。其次在癌症研究領域,透過該技術能夠觀察到癌細胞與藥物間的互動,有助推斷藥物對癌細胞的影響,並能更加了解新的生物標誌物和新癌症藥物的發展。第三在腦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主要成因與細胞中異常蛋白質的異常積聚相關,利用技術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阿茲海默症的發病原理與蛋白酶體功能的關聯,為發展新型治療方法奠定基礎。
研究助精確判斷宇宙年齡
天文學獎平均頒予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倫多大學教授約翰.理察.邦德,和英國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喬治.艾夫斯塔希歐,以表彰他們在宇宙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尤其是他們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研究。邵逸夫獎理事會成員、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物理學講座教授朱明中解釋,兩位科學家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存在微小的差異,即某些區域的輻射略強,有些地方稍弱一點,這種現象被稱為「漲落」。通過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能夠精確測定宇宙年齡、幾何結構和質能含量。目前,他們的預測已得到了大量地面、氣球和太空觀測儀器的驗證。
清華大學日本學者獲數學科學獎
數學科學獎則由中國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及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深谷賢治奪得,以表彰他在辛幾何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特別是預見到如今被稱為深谷範疇的存在,該範疇由辛流形上的拉格朗日子流形組成。同時,他也領導了構建這一範疇的艱巨任務,並隨後在辛拓撲、鏡像對稱和規範場論方面作出了突破性且影響深遠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