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腫瘤科醫生籲更多罕見病藥納資助

時間:2025-03-21 05:01:33來源:大公报

  圖:佃穎恩醫生希望更多罕見病藥物可以納入資助。

  【大公報訊】記者王亞毛報道:政府希望通過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優先幫扶重病患者。有甲狀腺癌患者現時需自費每月7萬元的標靶藥,之後幸得政府資助;但有肺癌患者因經濟困難,常拖着病軀到深圳買藥,多年來每月自費2萬元購藥,直至病逝。有公立醫院前線醫生表示,幾乎每日都見到病人因經濟問題陷入兩難處境,希望有更多罕見藥納入資助範圍,不會令「大病致貧」。

  公營醫療收費調整即將公布

  政府將公布調整公營醫療服務收費,希望將資源引導到有經濟困難或需要昂貴治療的病人身上。醫院管理局表示,現時部分藥物療效好,但價格高昂,超出基本資助範圍,病人需自費購買服務,造成沉重經濟負擔;希望改革後,讓更多有需要的病人可以納入安全網。

  阿May的媽媽現年70多歲,2019年確診甲狀腺癌,其後轉移到淋巴和肺部,病情發展到第四期,「媽媽一直沒什麼症狀,2022年9月感染新冠,咳嗽和氣喘持續到2023年仍未好轉,檢查才發現肺已變花!」阿May說,醫生建議服用標靶藥,但每月藥費7萬元,按媽媽的體重雖可服用三分之一劑量,但10多個月的藥費超過30萬元,「當時她咳嗽已嚴重影響生活,醫生說服藥後一定能控制癌細胞。我們雖然覺得費用難以承受,也只能硬着頭皮開始用藥。」

  阿May說,媽媽自費用藥8個多月,醫生告知藥物納入資助範圍,成功申請關愛基金資助後,由政府全額資助藥費,「癌症治療費太高,很多家庭難以承受,希望更多重症癌症病人能像媽媽一樣,得到免費治療的機會。」

  有些患癌病人沒有這麼幸運。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佃穎恩表示,一名60多歲病人在疫情期間確診肺癌第四期,每月自費萬多元買標靶藥,自費兩、三年後陷入經濟困難,但因該藥未納入藥物名冊,他需定期往深圳買較平價的藥。據了解,該病人因病情惡化,去年離世。

  佃穎恩說,公院病人因無力購買更好的藥物、選擇標準藥物的情況,時有發生。近年新藥湧現,但價格昂貴,她希望隨着醫療收費改革,藥物審批速度加快,降低資助門檻,讓更多罕見病藥物納入資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