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提議特區政府設立貸款制度,吸引更多海外優秀人才。\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政策,助力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理大目前招收的非本地學生名額已達到40%,不過,本港高校的非本地生仍普遍面臨宿位緊張、學費較貴等挑戰。
滕錦光樂見政府有意在「北都大學教育城」建設宿舍設施,而理大亦在何文田與九龍塘修建新宿舍以盡量滿足需求;至於學費方面,他提倡設立「貸款制度」,理大正努力尋找不同的機構合作,以幫助經濟能力不足、成績比較好的非本地學生。\
大公報記者 陳煒琛、湯嘉平
特區政府提出放寬八間政府資助大學的非本地學生限額至40%,滕錦光表示,理大積極回應政府的政策倡導,目前已招收了1500名非本地學生,與過去相比已大幅上升。滕錦光指出,針對同一個年級的招生率來說,理大已完全達標,但在全校的非本地招生層面仍有些差距。他相信在四年後,理大的非本地學生招生情況將有更大改善。
理大的非本地生由博士生、授課式與研究式碩士生和本科生三個部分組成,絕大多數的非本地學生仍是內地學生,佔比在80%左右。滕錦光表示,若香港要加快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學生的組成需要更加國際化與多元化,因此理大下一步的工作是吸引更多海外學生來港讀書。
為非本地生提供就業支援
政府宣布從去年11月1日起,暫免在港就讀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滕錦光認為,此政策對於部分需要通過兼職工作賺取收入的學生而言大有裨益。滕錦光續指出,放寬限制不僅是酬勞問題,更多是非本地學生可以通過工作接觸到香港職業發展的機會。「產業提供的工作機會除了能為非本地學生提供深入了解未來工作環境的寶貴契機,而且還能為眾多僱主搭建認識這些學生獨特優勢的橋樑。」滕錦光表示,從吸引並留住人才為香港作出長期貢獻的角度來看,這一政策無疑是極為出色且需大力推動的。
除了倚賴政府的政策以促進非本地學生的就業外,理大亦積極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及輔助措施。滕錦光表示,理大內部設有專門的學生事務處,並擁有一支專注於服務非本地學生需求的團隊。他特別強調,校方始終致力於為非本地學生提供一定就業支持,確保他們可獲得必要的幫助與指導。
住宿空間有限是香港吸引高校人才最大的問題,高昂的住房費用直接影響學生的就讀意願。滕錦光直言:「若日後理大持續擴大招生,宿位將會更加緊張」。他續指,當前理大共有三萬多名學生,但是宿位只有四千多,在理大就讀的全部授課式碩士都沒機會住在學生宿舍。對於海外本科生,理大當前只能保證其入讀的第一年能住在宿舍,而本地本科生只會確保他們四年中有一年可以住在宿舍。
滕錦光表示,當前理大正在何文田與九龍塘修建新宿舍,落成後預計理大整體的宿位可增至7000個或再多一點,有機會可為學生提供「四年兩宿」的安排,即本科生在修業四年中的兩年能獲編配宿位。政府提出,預留至少80公頃土地用於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滕錦光對此表示支持,他透露理大也遞交了申請,希望能夠拿到土地修建多些學生宿舍,吸引更多優秀海外學生。
貸款面向「一帶一路」學生
另外,滕錦光提議特區政府設立貸款制度予東南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以吸引更多海外優秀人才。他舉例闡述,假如有學生來港攻讀碩士課程,花30萬就可以完成學業並順利就業,在可能的情況下,五年內便能償還貸款。滕錦光認為,對於這批學生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更可能成為他們人生軌跡中的重要轉折點。
滕錦光進一步表示,若該貸款制度得以實施,理大或許每年能吸引多達3000名海外學生前來就讀。目前,他正與相關部門展開深入探討,致力於研究如何有效落實這一貸款機制。他強調,一旦該制度成功落地,將極大地吸引海外學生前來就讀本科或碩士課程,為香港的高等教育事業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