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鄭文迪報道:港人經常外遊的日本近期連環爆發諾如病毒群組,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的急性腸胃炎活躍程度,自去年12月持續上升,主要由諾如病毒引起,更錄得87宗群組感染,主要來自院舍及學校,影響約1000人,提醒市民要注意飲食及個人環境衞生。衞生防護中心提醒,酒精無法有效殺死諾如病毒,必須用梘液洗手並搓手最少20秒。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昨日在電台提到,諾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病因,除進食受污染食物外,亦能透過接觸受污染環境或人與人傳播,例如接觸感染者嘔吐物等,但因不會透過飛沫感染,故一般聊天接觸不會有影響。他又說,生蠔等食物是最常見受污染食物;若食物處理者受到感染亦有機會污染食物,進食未翻熱食物容易有食物中毒。
進食未翻熱食物易感染
歐家榮表示,本港急性腸胃炎個案自去年12月上升,至今仍維持較高水平,至今錄得87個群組感染,每個群組涉及3至39人不等,約1000人受影響,當中六成個案來自安老院舍,其次為殘疾院舍、小學及幼兒中心等。他又說,諾如病毒傳染性非常高,冬天尤其活躍,但只要做好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便能有效預防。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病毒會出現腹瀉、嘔吐及發燒等症狀,只要接受治療,一般數日內會好轉,「一般來說最緊要都是要注意補充失去的水分及電解質」,否則可以引致嚴重後果,譬如可以引致急性腎衰竭、休克,尤其老幼及抵抗力較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