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公報》在一月中以系列報道探討工業安全問題。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贊成工程最多分判三層的制度,他直言本港建築行業判上判情況嚴重,存在四判、五判等現象,而主因為「價低者得」的規則,大判接標後將工程分判,層層分判導致價格越來越低。到四判、五判時,利潤微薄下,工程質量也可能受影響。他補充,超過三判,後續承接方利潤少,可能因資金不足和趕工等問題忽視安全管理,且多層管理會使安全管理難以有效落實。
周思傑同時提到,除層層分判,地盤管理「斷路」也是安全問題,動態風險評估和安全守則難以落地。他指目前安全管理雖有成效,但近年地盤死亡人數在一定範圍內波動,遇到瓶頸。此外,他又指地盤安全管理存在兩套制度,安全主任負責安全但不參與施工,管工負責施工、質量和進度卻不管安全,導致工人管理環節可能因進度、資源等問題忽視安全。
當局早前推行4S地盤工地,通過感應器、鏡頭組成網絡。若工人有危險動作或進入危險區域,系統會發出警報,管理人員可及時處理。同時,監控鏡頭能監察地盤大部分角落,保障工地運作安全。周思傑指出,物管監控系統借鑒4S工地的概念,結合網絡和人工智能(AI)技術,減少人工巡查。他又指此前有官員提出,舊樓應用該技術可提升管理水平,通過智能化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提高物業管理效率和安全性。\大公報記者 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