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今年內就探討立法提升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諮詢業界,醫務衞生局昨日表示,制訂建議時會參考消委會報告和先導計劃運作經驗,並與不同持份者保持溝通。市民、立法會議員及關注病人權益團體均期望政府加快立法進度,強制要求私營醫療機構公布常見醫療程序的收費基準等。
趙小姐的兒子去年手部意外骨折,到本港一間私家醫院進行開放式復位手術,手術前醫生報價約12萬,包含巡房費和醫生手術費,最後出院實付費用較報價多了一、兩萬雜費。趙小姐說,由於自己從事保險業,且經常使用私營醫療機構服務,故對醫院要額外收雜費有認知和預期,但若是首次到私家醫院做手術的病人,或會覺得收費較原先報價有差距。
趙小姐提醒,很多私家醫院單據上的雜費不會列明細項,醫院亦不會預先講明這些收費可能涉及的金額。趙小姐認同立法提升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建議應要求私家醫院提供更透明的收費表,包括雜費中各種項目和收費等。
建議成立平台 比較過往收費
民建聯衞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向《大公報》表示,希望進一步推廣套餐式收費,提高收費透明度,讓病人在入院前「心中有數」。他又建議仿效新加坡公布私院常見手術的收費基準,包括手術費、麻醉費、醫療設施使用費和醫療諮詢費等,同時設立中央平台,在同一平台公開及比較同一種治療程序的收費及過往收費紀錄,令市民和保險公司掌握更多資料,提高透明度。他期望政府探討就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立法的工作盡快有進展。
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