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有長者與家人平日甚少聯繫,未必知悉最新的騙案手法,增加中招風險。
運用好積蓄,對長者安享晚年很重要,但誤墮電騙陷阱,一生積蓄便隨時化為烏有。有長者夫婦遭騙徒謊稱內地公安辦案,「連嚇帶騙」要求「配合調查」,最後痛失所有積蓄,現要靠政府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度日。
騙案手法亦層出不窮,最近出現以AI模仿議員聲音,騙取工會分會理事數萬元;亦有市民遇上「前上司」求助,直言「把聲真的很似」,一度誤信對方,險招致金錢損失。有議員建議政府可針對長者密集的地區,與關愛隊積極上門探訪,加強向長者宣傳防騙信息,減少長者們受騙的機會。\大公報記者 石三原 馮錫雄
年逾80的林伯伯和70多歲的林太,今年初遇騙徒冒認內地警方,以配合辦案為由,被詐取全副身家合共124萬元。林伯伯說,今年1月接到電話,對方聲稱是「伊麗莎白醫院主任」,表示有人自稱林太在「廣州伊麗莎白醫院」偷了32顆安眠藥,林伯夫婦否認與事件有關,騙徒提出若要證明清白,必須向廣州公安報警,更主動「協助」兩人聯絡「廣州公安警官」,實為騙徒同夥。
林伯伯聯絡「廣州公安警官」後,該「警官」先是明確報出林伯伯和林太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等,隨後表明證實林太沒有偷藥,但涉及一單金融案件。
區議員收數十宗長者受騙求助
騙徒強調「涉案金額龐大,不配合調查會面臨刑事拘留」,更要求兩老每日通過視頻電話報到三次,其間不能隨意外出,暗示他們的行程會被監視。林伯伯憶述,在連續「報到」幾日之後,騙徒以「調查資金來源」為由,要求他們將全部資金轉賬到指定的銀行戶口。「我們很害怕,只有照做,現在一夜之間什麼都沒有了!」林伯伯無奈地說:「以前還有點積蓄,現在不靠政府幫忙,連飯都沒得吃。」
東區區議員丁江浩表示,今年1月以來,已收到數十宗長者受騙的求助,多是冒充內地執法單位及謊稱家人出現意外,求助長者遭受詐騙主要有三個原因,包括:部分長者較隱蔽,較少接觸到防騙宣傳,不了解不斷更新的詐騙手法;涉事長者不是和家人同住,平日聯繫少,遇詐騙亦更少想到向家人求助或求證;普遍長者對科技不熟悉,信息渠道少,難辨別資訊真偽。
AI扮聲技術幾可亂真,近日有騙徒利用AI冒充議員,致電一名工會分會理事誘騙轉賬,最終該名理事損失四萬至五萬元,已報警處理。
AI扮議員聲借錢 工會理事破財
該名被騙的勞聯分會理事,早前接獲一名自稱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的來電,疑用AI模仿議員的聲音,報稱急事要動用幾萬元,該理事信以為真,轉賬四萬至五萬元予騙徒後,才驚覺可能跌入陷阱,後來致電周議員的電話號碼求證才知受騙,隨即報警。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向大公報記者表示,事件反映騙徒事前做了資料搜集,而且AI扮聲幾可亂真,事後已提示工會職員,若接獲金錢相關的行為,必須先核實,以防萬一。
另一位市民陳女士(70歲)向《大公報》表示,早前接獲自稱是她的舊公司前上司來電,報稱在內地被執法人員拘捕,急要錢支付保釋金。
「把聲真的很似,他曾經幫過忙,所以當聽到出事時一定盡力幫手。對方最初要10000元,我說沒有這麼多,對方要求8000元,最後降至5000元!」陳女士表示,其間由於要照顧孫兒,沒時間往銀行提款,待兒子回家商量後才沒有受騙,是不幸中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