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年接連有健身中心結業,業界人士分析指出,大型健身中心一般佔地多、經營開支大,近年受市民北上消費影響,加上24小時經營的新模式健身室盛行等,令傳統大型健身中心經營壓力大增。
除舒適堡外,過往幾年還有多間大型健身中心結業,包括2022年結業的Fitness First、2021年尾結業的連鎖健身中心Goji Studios、2017年結業的Epic MMA Club及M Boxing Fitness,以及2016年結業的大型連鎖健身中心California Fitness。
業界:不再流行硬銷套票
身兼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運動公關的香港健身Guide主席邱益忠表示,健身中心一般佔地較多,租金可達每月過十萬元,甚至過百萬元,人工連同租金已帶來很大經營開支。近年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消費,健身中心面對的挑戰更大。
邱益忠提到,早前曾進行調查,顯示現時約有1400個運動及健身場地,比2010年至2016年期間多約一倍,主要受兩個新經營模式帶動,包括「一對一教練」並容許自行決定購買堂數,以及24小時健身室。業界表示,現時不再流行硬銷套票,傳統健身中心簽署長期合約的模式,漸漸為新一代健身人士所抗拒。
香港康樂體育專業人員總會會長李粵閩分析,疫情過後人們的消費意欲整體不強,已經令健身中心生意無增長,同時還要面對新興的連鎖式24小時健身中心的競爭,以及內地健身室的競爭,他稱早前每周五、六、日生意較旺,但現時人們北上消費、北上健身,能享受到較平價且服務更好的體驗,這些因素都令傳統的健身中心失去競爭力。
李粵閩表示,並非每間健身中心都會出現現金流不足的問題,但對於旺角、銅鑼灣等旺區的分店,租金高昂是一大問題,可能令經營出現「陣痛期」。他認為現時香港的健身行業仍有發展空間,但要面對「陣痛期」,調整對收入的期望;同時他建議業界靈活應對,鼓勵從業人員可以選擇較細的健身店舖工作,或前往大灣區尋求機會。\大公報記者 鄭文迪 王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