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習主席關心支持香港創科2/中央重視信心增 創科生態優勢顯

時間:2024-08-13 05:01:23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科學園、香港數碼港和河套香港園區是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和創科產業發展的三駕馬車,近年發展迅速,成效顯著。

  香港創科,日新月異。這是習近平主席大力關心支持下的成果,亦與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作為密不可分。

  2022年6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視察期間,專門去科學園考察,他指出,香港科技工作者是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習主席寄語特區政府要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把支持創新科技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習主席的囑託和期望,推動香港創科開創全新未來,更成為特區政府和科技界勇立創科潮頭的巨大力量。香港特區政府展現了把握歷史主動的精神面貌,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在國家戰略引領下,緊抓歷史機遇,將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和創科產業發展作為施政重心,一件接着一件幹,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和保持長久競爭力。

  如今的香港,政策與機制更加完備、創科生態圈愈益完善、社會創新動能更加強勁,展現出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創新提振發展活力、以創新強化競爭力的全新格局。\大公報記者 李 江

  新一屆特區政府施政兩年來,積極加強宏觀戰略謀劃,不斷深化與內地合作,持續推動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邁上新台階。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積極作為,將創新及科技局改組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新設工業專員一職,專責統籌香港再工業化發展各項政策。制定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香港創科發展制定戰略規劃。與國家科技部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與國家網信辦簽署合作備忘錄、與深圳等地方政府簽署創科合作協議等,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的科研合作、創新資源共用、成果轉化、人員交流、數據跨境流動。

  政策推動 搶企業、搶人才、搶先機

  近兩年來,特區政府密集出台多項優惠政策,全力推動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和創科產業發展──

  在產業促進政策方面,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具代表性的龍頭及重點企業;為龍頭及重點企業提供具針對性及吸引力的特別配套措施,包括土地、稅務和財政支持等,配合50億港元「策略性創科基金」,為企業量身訂造落戶計劃並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創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新設300億港元的「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吸引及助力策略性高增長企業在港發展;針對科研成果轉化和生命健康科技研發這兩大範疇,撥出60億港元用作資助大學及科研機構設立主題研究院,促進跨院校、機構和學科的合作。

  本屆政府不斷加大創科平台建設和資金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將先進製造業確立為香港創科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透過發展微電子中心、研究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及在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所提供的創科土地和空間,為先進製造業提供高規格空間。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引領和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合作,包括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利用大灣區內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在數碼港分階段設立人工智慧超算中心,支撐科研及相關行業的強大算力需求,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為每個在香港設立的智能生產線專案通過「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方式給予高達1500萬港元資助。設立100億港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提供更多資助。推動「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下的企業更彈性聘用非本地技術人員,及適度放寬使用資助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設立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和可持續發展。

  在吸納、便利人才來港留港,和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本屆政府也作出很多努力,制定完善很多優惠性政策:

  本屆政府透過提供具針對性的特別配套措施,吸引國際創科領軍人才帶同其業務或科研成果落戶香港;成立「人才服務窗口」,為人才提供一站式線上服務。成立實體「人才服務辦公室」,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跟進人才入境後的發展和需要等;

  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推動區域招攬人才交流和合作;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合資格大學名單增加八間頂尖內地和海外院校至184間,以擴大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網絡;

  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如僱主引入人才的職位屬「人才清單」表列的專業(包括數據科學家、創科專才和金融科技專才等),或招聘的職位年薪超過200萬港元或以上,僱主無需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

  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同時優化審批程式,以吸引更多世界級優才來港;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聘用本地僱員的要求,延長配額有效期至兩年,並將涵蓋更多新興科技範疇;

  優化「研究人才庫」計劃,加碼資助科研機構和創科企業聘用研究人才進行研發工作,持有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的研究人才的每月最高津貼額將增加為2萬港元、2.3萬港元及3.5萬港元,並額外為持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貼;

  提供「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政府和企業以2:1的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讓其員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尤其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興建創科人才住宿,包括在港深創科園提供住宿空間,等等。

  另外,本屆政府也積極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內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及物流鏈,助力加速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特區政府正與深圳市政府共同推進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將研究以創新、專屬、專項方式試行全球獨有的創科合作跨境政策,涵蓋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及數據流等領域。特區政府亦全力打造港深口岸經濟帶,發展新田科技城成為香港創新科技產業高速發展的新引擎。特區政府現正制訂包括土地用途布局、基建及配套設施安排等詳細發展方案,力求將北部都會區發展為「國際創科新城」。

  碩果纍纍 爭前沿、爭技術、爭成效

  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和創科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初步成形,香港版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強勁,科研創新力、產業引領力、國際影響力等開始彰顯,為新階段關鍵期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提供了重要保障。

  香港具有了世界一流的創新能力。目前,香港擁有5所世界排名前100強的科研創新型大學,科創人才培養和基礎科研水準獨具特色。據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統計,由香港、深圳及廣州的創新及科技業組成的廣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二位;在科技基礎設施排名中,香港在132個經濟體中名列第九。近年來在特區政府大力推動下,香港科技創新成果井噴式爆發,數量之多、品質之高前所未有。過去一年,香港代表在多個具代表性的國際或內地創科比賽或展覽表現亮眼,例如愛迪生獎202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2023,以及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等。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更獲得破紀錄的逾350個獎項,政府部門亦在其中創佳績。

  香港匯聚了世界一流的科創企業。香港科學園、香港數碼港和河套香港園區是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和創科產業發展的三駕馬車。特別是前兩個園區,作為特區政府支持創科發展的主要園區,為科技公司提供基礎設施和一站式服務。近年來兩個園區從無到有,已經培育出包括商湯科技、貨拉拉、思謀科技、Klook等10多家獨角獸公司。兩大園區吸引並匯聚本地與海內外創科人才及企業,已經形成國際一流的創科社區。目前,香港科學園有初創企業及科技企業1100間,工作人員2萬人;香港數碼港擁有初創企業1900間,工作人員7900人。過去一年來,特區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專職引進世界一流重點企業,取得突出成績。去年10月和今年4月,先後引進兩批近40家重點企業,涉及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它們將會在香港共計投資超過400億港元,創造超過13000個就業機會,當中大部分為科研和管理職位。

  香港集聚了一大批國際高端人才。擁有眾多國際化人才一直是香港的獨特優勢。近年來,香港圍繞國家賦予的「八大中心」建設定位,積極改進完善引進國際化高端人才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從2022年12月到2024年6月,香港各項人才引進計劃共收到32萬宗申請,有近20萬宗申請獲批,超過13萬人才已經抵港,同時帶來超過12萬名受養人。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申請近9萬人,獲批7萬多人,已抵港近5.7萬人,隨行家屬6.1萬人。這些優秀人才對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和創科產業發展將帶來積極深遠影響。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對香港來說,現在是發展創科的黃金時代;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展望未來,香港必須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打造世界創科高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