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義診助緩痛症 中醫學生冀用知識幫人

時間:2024-07-19 04:02:39來源:大公报

  圖:修讀中醫的郭家寶(右)用知識幫助人,並從中獲得幸福感。左為青年義工謝家寶。\大公報記者王亞毛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亞毛報道:不少港人熱愛參與義務工作,義務工作發展局調查發現,逾半受訪者在過去三年曾參與有組織的義務工作,即是每兩人就有超過一人做義工,更有人以此不斷找尋職業道路。有大學生透過義診活動,接觸中醫知識,四年本科畢業後又開啟六年中醫學習之路,以十年時間找尋人生軌道,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更多人紓緩病痛,也令自己收穫幸福感。

  助人可提升自我幸福感

  24歲的青年義工郭家寶,現時在香港大學修讀中醫,接觸義務工作已有四年半時間。她回憶初次做義工時,自己還在中文大學就讀公共衞生專業,有次參與義診活動時,她負責用中醫按摩棒幫助病人紓緩病痛,「我是第一次接觸中醫知識,沒想到10至15分鐘的按摩,就能立刻帶來效果,很神奇,當時就希望學習更多中醫知識。」

  在義工活動和興趣的指引下,郭家寶在四年公共衞生專業畢業後,決定轉攻修讀港大六年的中醫學系,「六年時間不算短,有些人可能覺得,真的要花十年去學習嗎?但其實公共衞生也有助於推動基層醫療,中醫更是自己的興趣,我希望用知識幫助更多人。」她認為,義工絕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個life-changing的experience」。

  郭家寶分享,有次在東涌參與義工服務,幫助腦退化病人和照顧者紓解壓力,一位照顧者在接受服務後忍不住哭泣,稱自己照顧腦退化病人多年,第一次感受到對照顧者的關心,感覺到自己並不是孤獨一人,郭家寶聽後十分觸動,「我能與服務對象像朋友一樣交流,也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這就是我幸福感的來源。」

  青年義工謝家寶是萬鈞匯知中學的中五學生,已有七年多跟隨學校參加義工的經驗。他稱通過義工服務,不僅結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更提升了親和力、溝通和組織能力。他曾與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合作策劃義工服務,組織學生教授唐氏綜合症人士使用zoom來溝通,其間負責程序設計、安排分工、活動主持,「不要覺得義工是額外的工作,而是要當學習的經驗,這些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他希望中學畢業後,參加內地或其他國家的義工交流團,開闊視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