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會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聽取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建議。
【大公報訊】行政長官李家超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進行諮詢。李家超昨日分別會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聽取他們對2024年施政報告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表示,希望爭取恢復「一簽多行」安排,提供更多通關便利等,亦期望本港與內地在安老政策方面能更融合。有政協委員表示,建議強化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功能,對香港長期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26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昨日上午到特首辦與李家超會面。李慧琼會面後見記者表示,李家超及多位官員用心聆聽,並認真考慮大家提出的內容。總體來說,港區人大代表都很期望在香港「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進一步發揮雙向溝通的橋樑作用,在向中央反映收集到市民建議的同時,亦同特區政府一齊爭取更多不同的優惠政策。
李慧琼表示,非常支持特區政府推行愛國主義教育,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用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繼續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繼續推動簽證便利化,包括恢復「一簽多行」安排,以及建設綠色產業生態圈及無廢灣區,同時她也期望香港與內地在安老政策方面能更融合,同時增加本港醫療人手。
李民斌:強化人民幣離岸中心功能
近80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下午與李家超會面。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會面後見記者表示,對香港長期經濟發展充滿信心,過去一年政府亦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搶人才方面有很好成績,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動力。他建議,當局在金融方面加大力度,包括強化本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功能,逐步擴大離岸人民幣的資金池和適用範圍,也可以推進股票市場交易和集資,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應用的功能。並深化金融互聯互通機制,引入更多產品,放寬交易限制和減省流程。
李民斌相信,昨日閉幕的三中全會會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要部署。他指回顧歷史,香港每一次飛躍都離不開國家的改革開放,希望香港可以繼續發揮「一國兩制」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把握發展動力進一步為國家作出貢獻。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蘇長荣亦建議香港現時應在原來有的優勢產業中加碼,加強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他說,外國其他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等,也比不上香港擁有超過萬億離岸人民幣的優勢。內地市場非常需要盤活資產,香港可發展資產證券化市場,並使金融多元化。香港現時在國際形勢下,需要進行新的結構性調整,相信「香港周期波動,過幾年後又會『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