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樂樂、盈盈」在2007年來港,17年來再有新大熊貓來港,全港熱切期待。
中央贈港的一對大熊貓,預計可於10月1日前運抵香港,消息令全城興奮,圍繞大熊貓的話題經久不息,例如討論熊貓經濟、塑造打卡熱點等,就連海洋公園熊貓館也多了不少人關注。此外,為大熊貓改名更是眾多市民的新話題,粉絲們表示,不論最終改名與否都一樣喜歡。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日前表示,一對五至八歲的大熊貓本身已有名字,稍後再決定是否重新命名,以及會否公開徵集名字。
回顧中央過去贈港的兩對大熊貓,第一對「安安、佳佳」從成都來港前已有名字,第二對「盈盈、樂樂」來港時只有一組號碼,名字則是來港後由香港市民投票選出。
17年後,熊貓熱在香港再次燃點,港人對第三對來港大熊貓更是充滿期待,在特首李家超宣布將有新一對大熊貓來港後,很多港人在網上熱議哪一對大熊貓來港,更勾起2007年為第二對大熊貓「盈盈、樂樂」命名活動的回憶,港人懷着喜悅的心情,翹首以待新一對大熊貓,相關話題陸續不斷。
「歡歡、喜喜」受歡迎
大公報facebook早前就大熊貓命名熱話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獲1048名網民投選自己心儀的一對名字,部分選項參考《大公報》粉絲留言,包括「歡歡、喜喜」、「福福、滿滿」、「健健、康康」、「繽繽、紛紛」等。調查顯示,14.2%人選「歡歡、喜喜」、12.7%人選「福福、滿滿」、9.1%人選「欣欣、多多」、9%人選「健健、康康」,4.5%人選「繽繽、紛紛」。
問卷選項中亦提供自由發揮,很多受訪者將香港美食與大熊貓結合,選「蝦餃、燒賣」、「奶茶,鴛鴦」、「麥芽糖、波板糖」、「奶茶、檸茶」、「雲吞麵,魚蛋粉」、「魚蛋、雲吞」、「春卷、粉果」、「奶茶、菠蘿包」;亦有受訪者偏好本地特色,選「龍龍、丹丹」、「太平山、獅子山」、「喳喳、叮叮」。更多受訪者選出美好寓意的詞彙,包括「喜喜、悅悅」、「家家、好好」、「欣欣、榮榮」、「豐豐、悅悅」、「喜喜、飛飛」、「泰泰、熙熙」等。
已有名字大熊貓不一定改名
據了解,給大熊貓取正式的名字,有相對完善的規則和要求,基本都要求在名字中體現與其族群的聯繫,以便在相關科研過程中追蹤、辨識。譬如生於1986年的雄性大熊貓「安安」,原在野外成長,獲救後一直居於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繁殖場,來港前曾在新加坡萬禮動物園旅居半年。
「安安」和雌性大熊貓「佳佳」於1999年3月11日來港,當時「安安」12歲、「佳佳」20歲,牠們都有了名字,不需改名。牠們是中央為慶祝香港回歸兩周年送給香港的「禮物」,從此居住在香港海洋公園。
2007年,香港再迎來第二對大熊貓「盈盈、樂樂」,是中央送贈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禮物」,牠們青梅竹馬,但來港時仍未有名字,2007年香港為牠們舉辦大熊貓命名活動,當年共收到1.3萬份參加表格,最後選出「盈盈、樂樂」,象徵香港繁榮歡樂,經濟豐盈。
不是所有大熊貓都會通過公開徵集來命名,一般來說,大熊貓命名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取乳名。大熊貓幼仔出生後,飼養員會為牠取個乳名,用來與其他個體做區分,大體方式分為四類:一是雙胞胎取「大」「小」;二是生了多隻幼仔的取數字;三是根據大熊貓幼仔自身特點來取;最後一類,基本上就是工作人員隨機來取名,比如「毛筍」、「毛豆」等。
1.3億人投票選出「團團、圓圓」
至於贈送台灣的大熊貓由卧龍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中心提供,在來台前牠們叫作「華靈、友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於2006年舉辦「大陸同胞向台灣同胞贈送大熊貓」投票活動,1.3億人投票選出「團團、圓圓」,牠們先後誕下後代「圓仔」和「圓寶」,兩隻第二代大熊貓至今一直在台北市立動物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