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興「假冒客服」電騙案上升

時間:2024-06-26 04:02:31來源:大公报

  圖:掃一掃有片睇

  【大公報訊】記者葉浩源報道:「喂,你開通了微信裏面的資金安全保障業務,一個月是720元,是否繼續使用呢?」這是近年新興的「假冒客服」騙案開場白。

  受害人共失1.9億元

  警方表示,相關騙案最近數月有上升趨勢,今年截至5月15日共錄得583宗,受害人合共損失1.9億元。有讀者近日亦收到懷疑假冒微信客服來電,險些「中招」!騙徒猖狂成性,就連網購平台淘寶、短視頻平台抖音、支付寶及電訊商等,都有出現假冒客服以不同藉口行騙。警方提醒市民使用「防騙視伏器」網站或手機版「防騙視伏App」,其功能包括可疑來電警示、可疑網站偵測等,查證是否涉騙。

  一名女讀者上周六(22日)接到一個5字頭的可疑來電,對方聲稱自己是微信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聲稱來電的原因涉及一項扣費服務,需要跟她核實,並聲稱她開通了微信裏面的資金安全保障業務,當日免費試用期到期要開始收費,一個月是720元,假客服問她該保險業務是否繼續使用或是要關閉。這是假冒客服的騙徒慣常使用的開場白。

  事主起初信以為真,但因事正繁忙,回應假客服指稍後會在微信上自行了解服務詳情,以及詢問朋友,假客服即聲稱程式上沒有顯示,但可在電話上由人工客服來協助,始惹起事主懷疑並收線。詎料假客服死心不息,其後分別再兩次致電,以及用微信通話嘗試聯絡她,她均沒有接聽,騙徒最終放棄。

  警方早前舉行記者會,講解騙徒假冒客服的行騙手法,指若事主回覆未有申請相關服務及要求取消,騙徒便會要求事主即時到指定本地或內地銀行等地點辦理手續,要求必須即時跟進。其間,騙徒會威嚇事主如不處理會被收取費用等。其後騙徒稱可轉介事主透過電話或網上銀行即時處理,借機要求事主提供其名下所有戶口及信用卡資料,又訛稱事主牽涉可疑交易,指示事主把存款轉賬至其新開立的網上銀行戶口,作為保證金,但實際上騙徒已擁有事主新戶口的控制權,資金被轉走。\大公報記者張凱文(視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