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渠務署逾百工程 提升雨季排水能力

時間:2024-05-24 04:02:26來源:大公报

  圖:渠務署現正在觀塘秀雅道遊樂場興建蓄洪池,容量約等於26個標準泳池,預計2028年竣工。

  【大公報訊】記者鄭文迪報道:極端天氣越趨頻繁,渠務署昨日召開記者會,講解多項應對措施,包括加強巡查220個容易水浸的地方、增加緊急應變隊至160隊,以及自去年9月展開逾120項小型改善工程等。渠務署亦引入多項創新科技處理防洪工作,包括球形地下管道檢測機械人、防洪智慧系統等,期望將香港打造成應對極端天氣的「韌性防洪」城市,做好準備、預警、應急及復原。

  引入多項創新科技防洪

  渠務署署長莫永昌表示,自去年9月起,在全港開展的120多項小型改善工程,大部分已於今年首季完成。渠務署現正進行11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預計在今年至2030年期間分批落成。他透露,渠務署今月稍後會向立法會申請7項雨水排放改善工程的撥款,涵蓋超過20萬立方米的蓄洪池及超過10公里的雨水渠長度,冀進一步改善各區的排洪能力。

  此外,渠務署已檢視與強化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緊急應變隊伍的運作,應變隊伍由144隊增至160隊,運作基地由13個增至逾30個,期望做到在暴雨期間及過後,應變隊能以最短時間作出部署,到達現場處理水浸事故,目標於1至2小時內消除水浸。

  莫永昌說,渠務署引入多項創新科技處理防洪工作,其中在去年特大暴雨下曾發生嚴重水浸的黃大仙及柴灣區,選定逾30個雨水沙井安裝智能浮球式水位感測設備「檸檬查」,24小時實時監測雨水渠的水位狀況。在安裝有關設備後,兩區在本月的兩場紅雨中,均沒有任何水浸報告。當局又計劃今年內,在元朗及尖沙咀試行人工智能系統,收集及分析街道的實時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況,及早派遣應變隊伍處理。

  觀塘市中心一帶地勢相對平坦,加上部分雨水管道排洪能力不足,過去於暴雨期間曾發生水浸事故。針對觀塘區情況,渠務署從上、中、下游入手,利用蓄洪方案,透過「4缸1湖1河」,即4個蓄洪池、1個蓄洪湖泊,加上提升翠屏河的排洪能力,全面提升觀塘地區的防洪能力,保護集水區內約30萬人口。

  渠務署現正在秀雅道遊樂場興建蓄洪池,容量約6.4萬立方米、即約等於26個標準泳池,預計2028年完成。蓄洪池會在暴雨期間收集並暫存地面徑流,待洪峰過後,再將雨水經翠屏河排出大海,以紓緩下游的水浸風險。工程亦加入「一地多用」概念,蓄洪池上蓋將重置秀雅道遊樂場,完成後的蓄洪池具備防洪和康樂雙重功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