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垃圾收費試行7/「塑料袋又裝塑料袋,更加不環保」

時間:2024-04-13 04:02:29來源:大公报

  左圖:唐英年認為,政府推行垃圾收費時,需要審視香港的整體經濟和社會環境,李慧琼則擔心如果8月推行計劃,會引起混亂。\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右圖:市民對垃圾收費的實施細節仍然感到混亂,希望政府審慎考慮。\大公報記者鄭雷攝

  垃圾收費關乎香港千家萬戶,連月來市民議論紛紛,強烈關注。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昨日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現時推行垃圾收費可能會造成擾民的情況,希望政府重新檢視。他們提出處理垃圾的不同建議和看法,包括與大灣區城市合作,通過焚化爐以及垃圾發電等方式,處理都市廢物。

  最早深度探討垃圾收費問題的《大公報》,多月來全方位研究考察、採訪報道,充分表達各階層市民對垃圾收費的關注和疑慮。代表委員表示,十分留意《大公報》對垃圾收費的報道,包括記者深入體驗、多方直擊報道,分析問題,採集數據,廣泛採訪學者專家、深度對比不同國家經驗等。他們讚揚大公報發揮智庫型、倡議型媒體的角色,報道內容極具參考價值。\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

  唐英年:政策需要接地氣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昨日在會上發言時直指,對垃圾收費感到擔憂,認為如果政府在8月推行政策,可能會造成擾民的情況。他舉例,若需使用指定垃圾袋,恐會造成一個塑料袋去裝另一個塑料袋,變相更加不環保。唐英年認為,即使已經立法,但立法後也需要評估政策推行的成效和影響等,「評估到市民非常了解政策才推行。」他認為,務實的政府不能離地,政策需要接地氣。

  有與會者在問答環節同樣關注垃圾收費問題,詢問政府應否延遲或取消垃圾收費。唐英年指出,非常支持環保事業,「作為地球的一分子要為環保出一分力」。但他認為,政府需要審視香港的整體經濟環境、社會環境,以及環保教育是否足夠,可以令到全香港絕大部分的市民響應政策。他舉例,《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可以迅速通過,原因是得到市民的支持,無論在宣傳、教育、官員講解方面都做得非常全面,市民得知特區政府有責任立法,必須立法,以及盡快立法,因此立法工作高效進行。而環保則是需要做到「源頭減廢、分類回收、循環再用、科學焚燒」,相信市民認同及支持這四個方面,但推行政策不應該造成擾民。

  李慧琼:實施細節仍混亂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表示,必須承認垃圾收費目前的實施細節仍然混亂,擔心如果8月推行計劃,會引起混亂,令更多市民抱怨和投訴;亦有商戶擔心營運成本上升,認為都需要政府審慎處理。她又認為,社會經過廣泛深入討論收費和回收議題後,不少人的分類回收意識已經提高,當局可利用契機加強相關工作,包括可考慮強制回收。她續說,通過焚燒這個方法處理垃圾對環境影響最小,大灣區內有焚化設施以及循環再造的工業,建議在大灣區建設無廢城市,通過優勢互補,處理都市廢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認為,香港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過往傳統的垃圾分類需要再進一步,研究更加顛覆性科技創新。例如垃圾發電,轉廢為能,轉廢為寶。他讚賞《大公報》近日對垃圾收費的報道,包括利用自身的資源,訪問專家學者,引用不同數據,化身為高端的智庫,凝聚民心民意,為政府出謀獻策,是愛國愛港媒體的新質生產力、新質傳播力、新質影響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同意,在目前的經濟周期上,市民會對不同方面產生擔憂,包括會否有更多支出。另外,垃圾收費在執法方面亦相當棘手,如出現胡亂丟棄,會造成混亂。他亦認為在不同地方都有焚化爐以及垃圾發電的設施,非常先進,希望利用科技解決垃圾問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說,《大公報》很早就關注垃圾收費,近日的報道引發不同的回響,報道呈現了市民對垃圾收費的疑慮。他贊成唐英年所講環保政策不應該擾民,相關政策在幾年前立法,與現今的大環境有所不同,應小心審視評估。另外,垃圾收費的目的是要減少垃圾的產生,應該以目標為導向。近幾年,大灣區不同城市有較為先進處理垃圾的手段,例如焚化爐,為香港減少垃圾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希望政府重新檢討政策,通過城市間的合作,做到真正減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