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57%受訪劏房戶不了解垃圾收費 憂大廈垃圾堆積問題會惡化

時間:2024-03-04 04:02:28來源:大公报

  左圖:謝先生擔心垃圾收費後,每月需額外開支逾百元,令生活更困難。\大公報記者鍾佩欣攝;右圖:社協調查顯示,近57%受訪者不了解垃圾收費的實際操作。

  【大公報訊】記者鍾佩欣報道:垃圾收費推遲至8月1日生效,有調查發現,逾半受訪劏房居民表示,現居大廈有垃圾堆積問題,擔心收費後情況惡化,近57%受訪者不了解實際操作,例如收費價錢、購買膠袋方式和垃圾處理方式,而且普遍擔心收徵費引起額外經濟開支,包括擔憂業主會濫收垃圾費。負責調查的社區組織協會認為,垃圾收費執行細節仍然含糊,設置配套及建立習慣亦需時,建議政府按房屋類型分四個階段試行垃圾收費,以助市民適應。

  社協上月訪問了306名低收入居所租客,包括劏房、板間房、床位、天台屋等租戶,了解他們對垃圾收費的意見。結果發現,54%受訪者所住大廈部分樓梯或天台已有垃圾堆積,擔憂實施垃圾收費後,垃圾堆積問題更嚴重。

  調查亦指,雖逾七成受訪者表示會配合政策減少製造家居垃圾,但55.9%受訪者表示會集合多於一天的垃圾才棄置,24.2%受訪者會將廚餘倒入廁所馬桶,以減少垃圾袋的使用及丟垃圾的頻率。社協擔心,這反而引起家居衞生問題及大廈喉管倒塞等問題,增加大廈維修成本。

  擔心業主會乘機加租

  最多劏房戶擔心實施垃圾收費後會引起額外經濟開支,包括購買指定袋費用、業主會乘機加租等。吳生兩夫婦居住深水埗劏房,兩人每月綜援約7000元收入,而每日廚餘、家居垃圾等需使用一個15公升的垃圾袋,預計屆時每月額外開支約51元,吳太就質疑「那個(濕貨)袋明明可以用,但現在又不給用,要額外畀錢再買,真的很激氣」。謝先生一家三口居住尖沙咀三無大廈的板間房,月入約16000元,租金已佔大部分開支,「月光族」的謝先生預計垃圾收費後屆時每月額外開支逾百元,擔憂「小數怕長計」。

  源頭減廢、增加回收量同樣重要,惟調查發現僅兩成基層曾使用「綠在區區」服務,過去一年近40%未曾使用過回收環保站、回收桶、回收流動點服務。社協指出,申辦「綠在區區」實體積分卡的門檻高,需提交兩公斤回收物,即100個膠樽、120個鋁罐或20份報紙,社協則表示,「劏房那麼狹窄如何放得下100個膠樽?」變相將有心付諸實行環保的低下劏房階層拒之門外。社協補充,手機應用程式則無入會限制,惟基層使用上或有困難。

  倡調低「綠在區區」入會門檻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指出,韓國、德國等地先後推行垃圾收費的措施,惟每個地方的教育、環保意識、配套設施不盡相同,難以直接複製環保政策,建議政府先「綠在區區」調低回收站入會門檻、延長開放時間;按房屋類型分四階段推行,首階段今年4月1日起在各政府部門及樓宇「先行先試」垃圾收費,第二階段由今年8月1日起於公屋、居屋、綠置居和私人大型屋苑,第三階段於今年12月1日起於單棟式樓宇、過渡性房屋試行,待政府於三個階段試行汲取經驗後,才在劏房密集的地區試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