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疫後大轉型3/應急醫院新使命 化驗服務惠市民

時間:2023-11-30 04:02:39來源:大公报

  圖:應急醫院今年四月起為病人提供放射診斷服務,累計服務逾六千人次。圖為醫護人員在應急醫院門口合影。\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這裏要舒適許多,空間也更大。」在落馬洲河套區的中央援港應急醫院,病人黎女士昨日完成接受磁力共振檢查,讚嘆輪候檢查時間大幅縮短兩年。在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火速興建的應急醫院,跨過疫情後,由醫院管理局善用醫院設施,今年四月起為病人提供放射診斷服務,其後陸續擴大服務至內視鏡檢驗、睡眠測試,以至進行微生物化驗程序,預計今年底累計服務病人迫近一萬人次,大大緩解公立醫院壓力。

  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臨床服務統籌冼藝泉表示,中央援港應急醫院的落成,做到十年未竟之事。應急醫院下月將開展超聲造影服務,另計劃擴展化驗範圍,以及探討在院內進行醫護臨床模擬訓練的可行性。\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

  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於去年3月動工,51日落成,2022年12月30日移交特區政府,特區政府安排醫管局接管醫院。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把握契機,善用應急醫院設施開展多項服務,以配合公營醫療服務需求。

  電腦掃描輪候時間縮至9個月

  醫管局於今年4月26日在應急醫院推出放射診斷先導計劃,服務對象是12至80歲,非緊急、情況穩定和行動自如的非住院病人,截至11月15日,累計已服務6416人次,包括電腦掃描4810人次,磁力共振掃描1606人次,預計今年底可分別累計完成7800和2000人次,電腦掃描病人輪候時間中位數從120星期縮短至36星期,磁力共振掃描輪候也由120星期縮短至49星期。而10月展開的微生物化驗,迄今已化驗超過6000例樣本。

  「這裏要舒適許多,空間也更大,以往到公立醫院總會坐滿了人。」黎女士於半年前跌傷,需接受脊椎的磁力共振掃描,但在公院的排期輪候至2026年。她早前收到通知,獲安排於昨日在應急醫院做檢查,她說由收到合資格的通知信至檢查,只相隔4個月,認為是一次迅速且舒服的就診經歷。

  應急醫院於上月底開始提供睡眠測試,以全港公院病人為服務對象。資深護師徐淑萍說,睡眠測試房間提供冷、暖氣,面積較寬敞,附設獨立洗手間,為病人提供舒服的測試環境,這都得益於醫院原有的優質設備。她說房間內的求助按鐘附帶對話功能,可提高服務效率,及時回應病人需求,讚賞是人性化設計,「前晚入住的病人說,『就是該早點利用起援港醫院,讓病人享受到那麼好的就診體驗』」,她笑道。

  醫療設備基本啟用 面臨人手問題

  新界東醫院聯網臨床服務統籌冼藝泉表示,以往興建一間新醫院,往往要用近十年時間,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僅用51天便建設完畢,醫療設備相當完備,認為應急醫院的投入使用「可以說是做到了我們十年裏一直想做的事」,省去大量建設成本,還緩解了聯網的候診壓力。冼藝泉說,院內已基本啟用所有醫療設備,主要面臨人手安排問題。院方正就私家醫生申請在內視鏡檢驗部兼職「特事特辦」,壓縮招聘及資歷審查等過程,可望下月讓醫生正式上班。醫院亦會繼續探討擴大服務範圍,期望透過新的日間服務模式,集中處理部分非緊急個案。

  應急醫院將在12月起全面啟用三部電腦掃描器,包括可提供320排電腦掃描,大大減少掃描時間,提升精準度,提供腦部、鼻竇、眼眶等造影檢查,顯影電腦掃描造影服務亦由12月起,擴展服務至全港公院病人。醫管局放射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醒芬表示,過往院內沒有緊急設施,注射顯影藥的風險較高,所以只服務少量病人,但隨着過去半年顯影服務運作暢順,可保障病人安全,因此擴展有關服務。

  由12月12日起,應急醫院內的兩部超聲造影機開展服務,提供一般腹部、盆腔超聲造影檢查,包括肝膽胰、泌尿系統超聲造影檢查,初期每周服務約72人次,服務對象為來自全港公立醫院的病人。李醒芬說,公立醫院非緊急病人如要進行超聲造影,現時要輪候超過1年或2年,若病人願意轉往應急醫院,3個月內便可接受超聲造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