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育有兩名子女的王女士為全職家庭主婦,而另一半丈夫從事建築業「散工」。\受訪者提供圖片
施政報告提出明年四月起,對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下的住戶及兒童金額劃一增加15%,以育有兩名兒童的四人家庭為例,每月職津最高金額增加630元,以半年一次申請期計算,金額增加3780元。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處長曾裕彤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職津金額以「多勞多得」為基礎,期望增加市場勞動力同時鼓勵家庭自力更生。\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下的住戶及兒童津貼金額明年四月起劃一增加15%。以一個育有兩名合資格兒童的四人住戶為例,每月總工時為192小時,總入息為21000元,家庭可領取的職津最高金額將由現時每月4200元,增加至每月4830元,每月增加630元。若以每次申請的6個月申領期計算,每個申請最高金額將由現時的25200元,增至28980元,增加3780元。
在2022至23年度,逾6.6萬個住戶成功獲批職津,涉及約22萬人,包括逾8.6萬名兒童。政府在上一個財政年度共收到12.8萬宗申請,較2017至18年度的5.9萬宗上升逾一倍,2023至24年職津預算經常開支為24億元。
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處長曾裕彤表示,對上一次增加職津已是三年前,而過去三年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增幅為12.4%,相比之下是次職津加幅比率更高,政府期望增加金額可助紓緩基層在職家庭負擔,鼓勵自力更生,促進家庭勞動力投入勞動市場。他表示,明年增加金額後受惠人數仍需視乎本港經濟、基層家庭就業情況等。
簡化程序 可網上申請
為了簡化申請程序,申請人主要填寫個人資料、住戶工作總時數、入息資產證明等資料,同時可網上遞交申請,申請人亦可以「智方便+」簽署「聲明書」,並與證明文件一併在網上遞交,隨時查詢申請進度及更新資料。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首席行政主任朱啟敏補充指,審批時間視乎提交資料是否齊備,普遍申請約需時一個月則可成功審批。
曾裕彤又指,「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受限於入息上限,受惠市民主要從事基層行業,包括保安員、清潔工人、文員、建造業工人、速遞員等。他說基層工種人手短缺,相信現時市民尋找工作上不會太難,而符合資格則可申請計劃。
合眾人事顧問公司理蘇偉忠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現時就業市場都相對緊張,自疫情後工作模式更加彈性及靈活度,更多「散工」職位供應,例如適合在職家庭、單親媽媽等人群,一周只需上班三天,時數約為五小時等,彈性上班時間、在家工作等模式,可讓僱主更好控制成本,達至雙贏局面。
蘇偉忠說,十年前每10份招聘職位僅有一份為「散工」,近年「散工」招聘職位比率提升至三份,而臨近聖誕、展覽會等重要節日,市場上「散工」職位數量亦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