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4年內啟動收地 北都建50萬住宅

時間:2023-10-31 04:02:57來源:大公报

  圖:北部都會區佔地逾三萬公頃,分為四大區域,共提供逾50萬個新住宅單位及50萬個新工作職位,是香港未來經濟新動力。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出爐,北都發展開新篇,成為香港經濟新動力。政府昨日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出以產業導向規劃北都發展,把三萬公頃用地劃分為四大區域,合共提供逾50萬個新住宅單位,以及50萬個新工作職位。政府目標是明年或之前完成新土地項目規劃,2027年或之前啟動收地程序,最遲2032年完成四成土地平整工作及落成四成新增單位。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會因應每年工務工程開支做好部署,並在融資方面允許更多公私營合作,幫助紓緩政府現金流壓力,有信心可處理賠償資金。\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北部都會區佔地超過3三萬公頃,政府公布詳細規劃方案,由西至東分為四個發展區,位於最西面的是高端專業服務及物流樞紐,主要由洪水橋、元朗南等新發展區組成,佔地1200公頃,會發展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毗鄰的是創新科技地帶,重點設施是佔地約600公頃的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的港深科技園用地,亦會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

  房屋供應重鎮 創50萬職位

  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主要由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口岸,加上一個規劃中的新市鎮組成,佔地約1500公頃,政府計劃在區內設立口岸商圈及新興產業基地,當中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將以房屋為主,亦會是政府辦公室集中地;最東面是藍綠康樂生態圈,包括即將設立佔地約530公頃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及沙頭角、蓮麻坑一帶,會發展成康樂及旅遊區。

  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昨日在記者會表示,北都將會提供3000公頃新發展土地,當中大約1400公頃可在10年內發展,可以提供超過50萬個新住宅單位,將是香港未來房屋供應的重鎮。他又指,北都有大量產業用地,例如新田科技城有一半發展面積將發展創科產業,是以往較少有的做法。受惠於產業發展,北部都會區可提供50萬個工作職位,有助減少跨區通勤需要和交通壓力。

  研融資組合 更多公私營合作

  北部都會區涉及多項工程,錢從何來?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財政司司長設立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及「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會研究融資的組合;政府未來也會容許更多公私營合作,對政府現金流壓力問題亦有所紓緩。

  政府預計未來五年將收回700公頃土地,當中大部分位於北部都會區,被問及會否擔心賠償導致現金流問題?甯漢豪稱,政府有既定的收地補償制度計算,並會因應每年的工務工程開支做好部署,有信心可處理賠償資金。

  多元化批地模式增彈性

  對於備受關注的批地安排,甯漢豪表示,當局將會採用多元化批地的模式,如直接批地給想吸引其來港的企業,亦可以看技術,而不只看價格,即雙信封制的方式。她稱,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規劃上也應更有彈性,現時難以估算哪一種批地模式較多,「例如物流用地,可能招標是常用的方法,而創科用地就需要很『專』,較多用直接批地。」

  團結香港基金歡迎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副總裁葉文祺認為,行動綱領進一步確立北都不同區域的分工和發展目標,但政府必需貫徹落實基建先行,加快包括北環線及相關鐵路支線工程的進度,以提升北部都會區內不同區域以至與深圳的交通連接,加強港深兩岸科研人才交流。葉文祺說,樂見政府採取了更為靈活的土地發展模式,為土地業權人提供機會共同發展,有效減輕政府開發土地的負擔,加快土地發展;至於生態保育方面,政府應爭取時間向社會進行解說,共同設計規劃提升濕地質素的發展及保育並存的方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